江苏省教育厅联合媒体推出“弦歌·校园里的抗战丰碑”专题,讲述新安旅行团在抗战中的英勇事迹与教育贡献。
>>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我们的学校承载着独特的抗战故事:是战时临时校舍里坚持办学的弦歌不辍,是师生们投笔从戎的热血壮举,是曾作为后方医院、情报站的默默奉献……这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片段,如同矗立在校园中的无形丰碑,既记录着烽火岁月里的坚守与抗争,也见证着教育薪火在动荡中的传承。为纪念伟大胜利,江苏省教育厅新闻办联合扬子晚报·少年志推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宣传专题“弦歌·校园里的抗战丰碑”,让我们一同寻访这段不朽的岁月。
“敌人在轰炸,我们在上课”
……
在桂林七星岩岩壁上
这些红色标语依旧清晰
1935年
淮安新安小学14名学生
在校长汪达之带领下组建新安旅行团
他们的足迹遍及全国22个省市
行程5万余里
用文艺的方式来宣传抗日和党的主张
在桂林七星岩
他们在岩洞中办起了“岩洞课堂”
新安旅行团第一批成员
“敌人在轰炸,我们在上课”
1938年10月,湘北战事又起,新安旅行团在汪达之带领下,遵照徐特立与周恩来同志的建议向桂林转移。新旅来后不久,日寇的飞机接连几次对桂林实行了前所未有的大轰炸。燃烧弹让城市满目疮痍,处处是被炸烂和烧毁的店铺与民宅。市民们不得不长时间去岩洞躲空袭,桂林最大的岩洞就是七星岩,也是民众们的天然防空洞。
“敌人在轰炸,我们在上课”的标语
据新安旅行团首批团员嵇钰(后改名为纪宇)之子纪中介绍,望着洞里密密麻麻的群众,新旅团员们决定在七星岩洞分头开展抗战教育和宣传工作。“王德威叔叔在岩洞里写下了‘敌人在轰炸,我们在上课’这幅标语,至今流传甚广。”就这样,新旅的小团员们各自分工,负责口头宣传和展览的,画了一幅巨大的抗战形势图,把日军侵略暴行的画册拆开,一幅幅贴在白布上,按画面讲解;负责教群众识字的编写了临时用的抗日识字课本;负责教唱抗战歌曲的,把歌曲抄在大纸上教唱。
“岩洞外是敌机轰鸣,岩洞内是歌声与宣讲声。” 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馆长解满娟指着馆内珍藏的老照片介绍,这种独特的“岩洞教育”很快在桂林传开,不少八九十岁的当地老人,至今还能完整哼唱出当年新旅团员教唱的抗日歌曲。
“坚持到不能再坚持为止”
“吃饭时年纪最小的先打饭,年纪大的最后吃,没剩饭就饿一顿。”这是纪中记忆里,父亲嵇钰时常提及的新安旅行团传统。1938年从长沙撤退到桂林后,新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没有固定经费,团员们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嵇钰当时在团员中年纪最大,因此他和汪达之每次都是最后吃饭,饿肚子是常事。
新安旅行团西南工作队在桂林
即便如此,在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领导下,新旅团员们从未停下抗日宣传的脚步。在新旅团员们的带领下,家破人亡的群众振作起来,愿识字的成立了识字班,爱唱歌的组成了歌咏队,这边是抗战形势宣传站,那边是对日寇暴行的控诉。岩洞教育受到社会上各方面人士的称赞,一时传为佳话。苏联记者卡尔曼被这段故事打动,专门拍摄了纪录片《小英雄》,让新安旅行团的事迹跨越国界,被更多人知晓。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内展出的
以岩洞教育为主题的油画
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当局对新旅实施封锁,断绝资金来源,八路军办事处紧急指示团员分批撤回盐阜根据地。“我父亲接到的任务是‘坚持到不能再坚持为止’。”纪中顿了顿说道,“他一边变卖设备换钱,一边配合组织安排,把团员们一个个安全送走。直到最后一名团员离开桂林,他才乔装出发,从香港辗转上海,再通过秘密交通线回到根据地。”
薪火相传,
争做新时代的“小好汉”
“以前觉得‘勇敢’只是课本里的词,直到扮演岩洞里的‘小先生’,我才明白,在轰炸声中教大家识字,需要多大的勇气。”新安小学六年级学生杨雨宸,已经连续两年参演校本剧《新安旅行团》。舞台上,他穿着仿制的粗布校服,手持课本,一举一动都透着对前辈的崇敬。
《新安旅行团》话剧剧照
在新安小学,像杨雨宸这样的“小好汉”还有很多。多年来,学校坚持从新旅光荣传统中汲取营养,探索将红色基因融入育人的校本实践路径,让新旅光荣传统全面融入少先队员成长过程。
新安小学党支部副书记周永飞说:“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课程告诉孩子,和平年代不需要他们上战场,但需要他们以知识为武器,以信念为铠甲,像当年的新旅团员一样,做有担当、有理想的新时代好少年。”
从1935年的“草鞋远征”,到今天的“青春接力”,变的是时代背景,不变的是精神传承。新安旅行团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历史记忆,更是一面镜子——它照见了前辈们的赤诚,也照亮了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来源:办公室(图片来源桂林日报,部分资料由淮安市新安小学提供)
编辑:王筱
审核:崔婕 王素娟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