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教融合培养足球运动员,与俱乐部合作,学生学业与训练并重,就业率高,打造体教融合发展范式。
9月20日晚,“苏超”第12轮比赛,南通队与淮安队在南通体育会展中心体育场展开激烈对决。第47分钟,南通队99号球员曹越涛带球杀入禁区破门,将比分追至1∶1平,瞬间点燃全场气氛。赛后,21岁的曹越涛动情地表示:“这片土地培养了我,回报家乡我义不容辞。”除了“苏超”南通队前锋,曹越涛还有另一个身份——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校生。
截至目前,南通队已取得连续11场不败的战绩,稳居“苏超”积分榜首位。令人瞩目的是,队中重要得分球员黄蒋大亚、郭凯楠、李董镭、曹越涛等人均来自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多年来,通师高专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深入推进体教融合发展,不断探索体育人才培养创新路径。“体育教育的真正价值,不是培养只会踢球的运动员,也不是培养只会读书的学生,而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岳峰说。
校企合作,推动协同育人
“通师高专体育教育专业办学历史悠久,1976年在全省率先创办二年制师范体育教育专业,如今已积累近半个世纪的体育教育经验。”通师高专体育学院院长曹科枢介绍说,近年来,在南通市政府专项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下,体育学院构建贯穿“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完整升学通道和多层次竞赛体系,有效解决了运动员成长过程中的学业衔接问题,为培养兼具文化素养与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1年,在南通市海门区教体局积极推动下,通师高专和南通海门珂缔缘足球俱乐部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学校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通过学分互认、定制化课程等方式保障学生的文化学习。俱乐部则为学生提供专业训练、竞赛平台和职业发展通道,让学生在职业梯队联赛中锤炼球技、积累经验。
走进珂缔缘足球俱乐部,墙上“做好人,读好书,踢好球”的标语格外醒目。如何平衡学生运动员文化学习与专业训练之间的关系?对此,学校创新建立“学业导师+教练员”双导师制,为每个运动员配备一名学业导师和一名俱乐部教练员,共同为其制订个性化的学业规划和训练计划。
“在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和比赛后,运动员的身体、精神都处于深度疲劳状态。如何提升运动员的学习动力和专注度,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通师高专体育学院教师朱薇告诉记者,学业导师会跟踪球员的学习进度,根据其状态调整教学方式。比如,开展项目制学习,鼓励球员之间形成学习小组,队友之间互相帮助。考虑到青训队员的特殊性,学校在集训期间送教上门,导师一对一进行学业辅导。“此外,学院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引入在线开放课程,让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朱薇说。
“学训”结合,实现“理”“实”并进
通师高专培养的学生球员与普通学生、传统职业球员相比,有着显著区别。“学生运动员”的身份首先是学生,运动员是其特长的延伸。“一名‘学生运动员’和高校普通学生同样有学习任务和职业规划,不过运动员的特长又使他们有着比常人更加丰富的人生选择。”朱薇说,这意味着“学生运动员”必须比普通学生和传统职业球员更加自律,要付出更多的时间进行训练、学习。
“学生球员通常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意识,但也面临着学业任务重、训练时间有限的实际挑战。”珂缔缘足球俱乐部教练董辉说。对此,学校和俱乐部共同研发“智慧赋能,精准高效”的训练体系。董辉说:“我们采用主题式训练方法,每堂课都有明确目标。例如,这一周重点解决由守转攻的推进问题,下一周则专注演练定位球防守战术。通过视频分析、数据统计等科技手段,最大化地利用有限的训练时间。”
学训相长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球员的理论学习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同步提升。“读好书能为踢好球提供支持。”黄蒋大亚分享自己的体会:“文化课上学到的运动康复知识,在实际训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理论知识帮助我们更科学地理解身体机能、预防运动损伤,避免许多潜在的意外伤害。”
当前,通师高专与珂缔缘足球俱乐部已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体教融合新路径。“深度协同育人模式打破了传统‘学训分离’的困境,为运动员在提升竞技水平的同时,完成大学学业、拓展发展空间等提供了有力支撑。”曹科枢表示。
以体育人,赋能全面发展
今年6月,南通队有7名学生球员顺利获得大专文凭。通过系统的文化学习和专业训练,这批学生球员在专业技能、理论知识、心理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取得长足进步,真正实现“读好书,踢好球,做好人”的全面发展目标。
“没想到在学校的这几年,我的孩子不仅能踢好球、读好书,还能变得这么自信!”李董镭的父亲感慨非常。李董镭是通师高专体育学院2025届毕业生,入学时,他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入学后,教师们发现他在组织协调方面有天赋,便鼓励他参与班级管理和球队战术讨论。慢慢地,李董镭变得开朗自信,不仅成为球队的战术核心,还担任班级学习委员。在校期间,他考取足球教练员资格证书和教师资格证。毕业后,李董镭成为珂缔缘足球俱乐部一名青训教练。
“近年来,我校体育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实现了高质量就业。”曹科枢说,体教融合模式下培养的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小足球撬动大教育。该校黄蒋大亚、李董镭、曹越涛等球员不断取得的战绩和荣誉,激励着越来越多的年轻运动员跟随他们成长。“我们与珂缔缘足球俱乐部的合作模式为探索体教融合、培养高水平足球人才打造了可推广的范式。”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陈玉君表示,未来,学校将继续推动体教深度融合,更好地发挥体育赛事的文化教育价值,为全省乃至全国体教融合事业提供更加成熟的“南通经验”。
来源:江苏教育报
编辑:王筱
审核:朱茂勇 许南欣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