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 页 > 教育动态> 江苏教育>正文

    常州市钟楼区:构建“老有所学”终身教育体系 托起银龄幸福生活

    :2025年10月20日
    常州市钟楼区教育局

    常州市钟楼区构建三级老年教育网,提供多元智慧课程,整合资源,推动线上线下融合,组织志愿服务,实现文化养老与基层治理双赢。

    为满足辖区老年居民的文化学习需求,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常州市钟楼区着力构建覆盖广泛、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努力实现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美好愿景。

    体系贯通、多点覆盖,打造“家门口的老年学校”。钟楼区已形成“区—街镇—社区”三级老年教育网络体系,有效打通老年教育服务的“神经末梢”。建设钟楼区老年大学新校区并投入使用,配置了智慧黑板、多媒体一体机、书画展示仪、直播录播课程系统等,打造现代化的智慧校园。目前全区8个镇街道均建成规范化老年学校。钟楼区老年大学邹区镇分校与文体中心共建共享;钟楼区老年大学荷花池街道分校依托闲置教育资源改造,打造“众心·爱荷”为民服务综合体,提供“助餐+助残+养老+教育”一站式便民服务,实现“老幼残共托、全龄共养”。各社区、村委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居民学校、秋白书苑、为民服务综合体等阵地,设立社区教学点,形成“出门可及、一站可达”的便民学习网络。

    课程精准、模式创新,构建“需求导向型供给体系”。各级老年学校建立“需求调研—课程定制—效果反馈”闭环机制,精准对接老年人学习意愿,开设了涵盖文化艺术、数字应用、运动健康、生活技艺等多元课程。该区老年大学针对老年学员的学习规律和特点动态调整课程内容,增设了书画艺术、信息技术、健身舞蹈、器乐演奏、声乐戏曲、养生休闲等特色专业课程。南大街街道联合在常高校、社会组织等开发了非遗炭精画、锡剧表演、智慧助老等课程;北港街道推出“食美、艺美、阅美、康美、和美”等系列社区教育课程。各老年学校积极推行“课堂+实践+展示”三维融合,常态化组织书画笔会、文艺汇演、教学成果展等活动。

    资源整合、数字赋能,拓展“开放式老年教育平台”。全区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助力老年教育,形成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生态。荷花池、南大街等街道与在常高校、博物馆等建立常态化合作关系;西林街道联合文化馆、公益组织等组建社区教育联盟;北港街道推广微课程学习,持续探索“互联网+老年教育”;钟楼区老年大学建设多媒体教室,启动线上直播课程,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学用结合、老有作为,激活“银龄力量参与基层治理”。老年学校学员学以致用、服务社区,实现“文化养老”与“基层治理”双促双赢。南大街街道培育“小巷讲坛”“紫藤学堂”等社区品牌,引导学员将所学传递给身边人,促进社区文明和谐;新闸街道老年学校设有鼓乐队、书画协会等团体,服务社区文化建设。各校还积极组建“银龄志愿服务队”,开展文艺进社区、青少年关爱等志愿服务,推动老年学员从“被服务者”转变为“服务提供者”,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为社区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银色动能”。

    文⁄宋聪乔&发表于 江苏
    [我要纠错]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关键词: 常州老年教育服务体系 常州钟楼区老年学校 社区老年教育网络 钟楼区老年大学特色课程 银龄志愿服务基层治理
    有价值
    0
    无价值
    0
    猜您喜欢
    最热文章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

    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