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 页 > 教育动态> 江苏教育>正文

    南京初中月考也不提供成绩了?

    :2025年10月25日
    南京择校

    老师月考不布分,家长应重习惯。日常表现定成绩,好习惯成绩好。关注过程少焦虑。

    近日,有家长在社交媒体发文:老师在群里发公告,月考不提供成绩。

    对此,有家长表示:不要再卷了,让孩子们平静的自由成长。也有家长认为,家长如何看待分数才是孩子学习的关键。

    学习的根基,深植于日常的习惯

    今天不谈月考成绩是否公布,今天就说说这位老师的提醒,真的是非常用心了,她把考试成绩和平时的表现进行了结合,非常值得大家好好思考和琢磨。

    老师在群内的说明,并未止步于对“双减”政策的简单回应,而是诚恳地引导家长将目光从一次考试的分数,转移到对孩子学习过程的关注上,这真是一位负责任的好老师。

    这份提醒,揭示了一个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学习的成效,与平日里的行为习惯密不可分。

    这位老师指出:“大家更应该看看孩子开学至今的作业完成、小测和订正的情况……孩子平时作业是独立完成的,正确率高,能及时订正,考试成绩肯定差不到哪里去。”这番话,将学习的因果关系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考试,如同一次阶段性的健康体检,其报告上的数据(分数)是身体状况长期积累的结果;而日常的作业、订正与复习,则如同每天的饮食、作息和锻炼,决定了身体的内在健康水平。

    坚持好的习惯,身体的状态自然就好,反之,体检单上一定是各种警报。

    学习上也一样,有好习惯,成绩不会差,我们经常看到有这样的学生:

    学生A,每天回家后能主动、专注地完成作业,对于做错的题目,他会不厌其烦地整理到错题本上,并定期回顾,确保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次。他的书桌整洁,学习用品摆放有序。长此以往,知识体系中的漏洞被及时填补,基础扎实稳固。那么,考试对他而言,不过是又一次常规的练习,取得良好成绩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反之,学生B则呈现出另一种状态。做作业需要反复催促,过程中容易分心,遇到难题便选择放弃或直接查阅答案,对红色的错标记号也常常视而不见。这种松散、被动且缺乏反思的学习习惯,会导致知识链条的断裂点越来越多。即便考前通过临时强化记忆勉强应付,也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局面,成绩不理想实属必然。

    这些现象印证了教育领域的一个共识:优秀的学习能力,本质上是一系列良好习惯的集合。

    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培养的是自主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过程或许缓慢,甚至会经历挫折,但它所锻造的思维韧性,是任何外界的直接帮助都无法替代的。

    及时订正的习惯,是实现精准提升的关键。它如同一个高效的预警系统,能帮助学生第一时间发现知识盲区并进行修补,避免小问题积累成大隐患。

    规划与整理的习惯,则能提升学习效率。一个对学习任务有清晰规划、对学习材料善于归纳的学生,往往能做到有条不紊,从容不迫。

    因此,这位老师的提醒,其价值在于引导我们进行一种视角的转换:从过度关注一次性的、静态的考试“结果”,转向持续关注动态的、生成性的学习“过程”

    作为家长和老师,我觉得,我们的责任不在于紧盯着分数的高低而或喜或忧,而在于用心帮助孩子在日常点滴中,播种下良好习惯的种子。

    当严谨、专注、反思成为一种内化于心的行为模式时,优异的学业表现便会成为其自然而然的副产品。培育这些看似微小的习惯,正是在为孩子的长远发展,打下最坚实的根基。

    当我们把注意力从“分数”这个结果,转移到“习惯”这个过程上时,我们会发现,焦虑变少了,方向更清晰了。帮孩子把每天的习惯养好了,把地基打牢了,好成绩自然会水到渠成,而且这种通过好习惯积累起来的能力,会让孩子在以后更长远的人生道路上,都持续受益。

    所以,下次检查孩子学习时,别再第一句就问“考了多少分”了。不如坐下来,轻轻问他一句:“今天的作业,有哪些地方你觉得特别有意思?又有哪些错题,咱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把它变成真正的自己的财富和积累?”

    文章综合:家长群南京择校

    文⁄宋聪乔&发表于 江苏
    [我要纠错]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关键词: 家长群老师月考不公布成绩 学习过程习惯 抓好日常培养 学生长期发展 南京择校
    有价值
    0
    无价值
    0
    猜您喜欢
    最热文章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

    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