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教育对口帮扶,构建师资、教学、文化全链条援助体系,提升受援地教育质量,打造推广样板。
近年来,无锡江阴教育聚焦对口地区发展需求,以“精准施策、靶向破局”为核心,创新构建“师资培育赋能、教学创新提质、文化融入铸魂”的全链条援助体系,推动受援地区教育质量实现跨越式提升,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教育援助“江阴样板”。
师资培育赋能,以“多元模式”打造优质师资队伍,夯实教育根基。江阴坚持把“师资建设”作为对口援助的核心抓手,通过“结对帮扶+跟岗实训+组团支援”三维模式,为受援地培育“带不走的优质师资”,助力学校管理、教学质量、教师能力实现“三提升”。新疆霍城县深化“名班级、名学科、名教师”管理改革,创新打造“无锡・江阴班”教育援助品牌,通过名师驻点指导、学科共建等方式,推动霍城学校管理水平、课堂教学质量、教师专业能力同步提升,让优质教育资源扎根当地。连云港市灌云县以“平台共建”扩覆盖,组织灌云教育系统500余人次赴江阴开展跟岗培训,同步设立12个“澄灌名师工作站”“澄灌名校长工作站”,常态化开展“暨阳名师灌云行”活动,通过名师讲堂、课堂点评、课题共研等形式,覆盖当地近千名教师,形成“名师引领、全员提升”的良好格局。陕西省延川县以“师徒结对”传经验,支教教师与延川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对子”,通过“听评课+备课指导+经验分享”等方式,帮助当地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教学骨干。
教学创新破局,以“课程改革”提升育人质量,实现成绩跃升。江阴立足受援地教学实际,以“创新教学模式、深化课程融合”为突破口,推动受援地教学质量从“跟跑”向“领跑”转变。教学改革持续深化,激活课堂活力。在延川县,支教教师结合当地学生特点,推行情境教学、游戏化教学,创新引入“模拟政协”角色扮演、“思维导图解题法”、趣味编程等特色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灌云县,推动14所合作共建校搭建“线上共研平台”,通过同步课堂、教研共享、课程融合等方式,建立“理念互通、资源共享、问题共解”的互动机制,实现优质教学经验跨区域流动。教学质量大幅跃升,教育援助成效得到师生、家长的广泛认可。
文化融入铸魂,以“特色活动”厚植精神根基,促进情感共鸣。江阴注重将“文化传承”与“教育援助”深度融合,通过特色文化活动与红色资源共享,让文化成为连接江阴与受援地的“精神纽带”,实现“以文化人、以文润心”。在霍城县,以“文化润疆”促民族团结,依托“霍城江阴小学天华民乐团”,开展民族音乐活动,让学生在乐器演奏、歌曲传唱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组织“民族团结一家亲——融情研学营”,推动江阴与霍城学生互访交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延川县,以“红色教育”赓续精神血脉,充分挖掘延川红色资源,将红色基因融入日常教学,组织延川师生赴江阴交流,同步开设“红高粱种植”劳动实践课程,共享红色教育资源,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体验+故事分享”等方式,让延安精神在青少年心中落地生根。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猜您喜欢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