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 页 > 教育动态> 江苏教育>正文

    特等奖14人!南京这场市级教学竞赛,三个“首次”超亮眼

    :2025年11月04日
    南京教育发布

    2025年南京市数字化教学竞赛结束,14位选手获特等奖,44位获一等奖。超300名教师参赛,突出数字化技术应用与跨学科融合创新,设实时点评、智能研修系统。

    近日,

    由南京市电化教育馆

    (南京市教育信息化中心)主办的

    “2025年南京市数字化教学优质课竞赛”

    落下帷幕。

    参赛选手在模拟课堂、实时点评、

    跨学科融合等创新环节中,

    展现了数字化教学的新探索。

    经过激烈角逐,

    14位参赛选手获得特等奖,

    44位参赛选手获得一等奖。

    2025年南京市数字化教学优质课竞赛结果

    技术应用更成熟

    超300名教师展示数字化教学成果

    据统计,本届赛事的第一轮,由各区和直属学校推荐,超过300名教师参加,参赛规模创历年之最。从繁华都市的名校到宁静偏远的村校,从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到朝气蓬勃的教坛新锐,参赛教师们跨越地域与资历,共同汇聚在“数字化教学”场域。赛场内,教师们对AI学伴、虚拟实验室、在线协作平台、智能评价系统等数字化工具的使用愈发成熟。

    幼教课堂利用VR技术构建沉浸式场景,孩子们在与虚拟形象的互动中认知世界,启蒙教育变得生动而充满乐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AI朗读测评系统即时为学生的发音“把脉”,精准指导;抽象的诗词意境则通过动态画面得以可视化解构,让学生“看得见”唐诗宋词的韵律与情感。

    小学科学课上,学生可以在数字环境中无限次进行岩石观察或电路搭建;3D模型则将微观世界或宏大地理过程清晰呈现,探究学习触手可及。

    小学与初中的艺术课堂在“音美合体”的探索中,借助数字作曲与绘画软件,打破了学科的壁垒。学生既能“为画作配乐”也能“将旋律绘成图画”,在视听融合的创作中培养综合艺术素养。

    初中数学的逻辑不再枯燥,动态几何软件将复杂的函数图像与几何变换转化为可拖拽、可操作的视觉模型,抽象的数学原理在学生的指尖变得直观易懂。

    初中地理的教学则超越了课本的局限,数字地球与气象模拟系统让学生得以“亲历”板块运动,直观感受气候的形成与演变,将全球视野带入方寸课堂。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首设“实时点评”环节

    促进教师反思与交流

    本届竞赛首设“实时点评”环节,即每位选手在完成自身12分钟模拟课堂展示后,需立即转换角色,作为“观察者”与“评论员”,对下一位选手的展示进行限时2分钟的精准点评。此次将点评质量计入个人总分的赛制创新,将比赛的维度从单一的教学执行,拓展至深度观察、即时分析、批判性思维与共建共享能力的综合较量。赛场气氛因此更加紧张激烈,也更具思维碰撞的魅力。

    “我们不仅要考察教师‘如何教’,更要考察他‘如何理解他人的教’,并进行建设性的批判与反思。这才是新时代教师不可或缺的核心素养。”赛事负责人解释说,“从现场看,老师们不仅能发现彼此的闪光点,更能提出具体、中肯的改进建议。这种基于专业视角的对话,对他们的专业成长非常重要,能够帮助他们建立更全面的教学观。”

    首探跨学科融合

    艺术赛课展现“音美通感”

    本届竞赛首次在小学和初中艺术组别尝试音乐与美术的跨学科融合。参赛教师需要设计同时涵盖两个学科内容的综合课程,这一创新要求为艺术教育带来了新的探索。

    赛场上,惊喜不断。一位美术教师借Touch Designer搭建交互系统,让音乐节奏可视化,将美术设计与音乐感知深度绑定,搭配游戏化场景,让学生在“玩中学、创中学”;一位音乐教师则带领学生赏析蒙德里安的几何画作,进而用节奏和旋律“演奏”出画面中的秩序与韵律;还有教师设计出“我为名画配乐”的项目式学习,或利用数字作曲软件和绘画软件,让学生创作属于自己的“视听交响曲”。

    首用智能研修系统

    AI为课堂教学“画像”

    进入第二轮现场教学评比的选手们,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评委”——智能研修系统。这套系统通过在比赛现场部署的多角度摄像头、拾音设备,全方位、无感知地采集师生互动、课堂发言、行为轨迹、注意力集中度等多维数据。教师提问的开放度如何?学生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几分?课堂节奏是张弛有度还是过于紧凑……系统都能生成量化的分析报告和可视化的图表,提供课堂观察数据。

    “引入智能研修系统,并非要用冷冰冰的数据取代人性化的评价,而是为了构建一个‘人机协同、科学精准’的新型评课模式。”赛事负责人强调,“它能帮助我们发现教师自身难以察觉的教学盲点,让教学反思有据可依,让专业成长路径更加清晰。”

    本次数字化教学优质课竞赛不仅是一场技术应用的展示,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深刻变革。从AI辅助评价到跨学科融合实践,从智能研修系统的科学诊断到教师之间的专业对话,南京教育工作者正在探索一条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

    来源:南京教育信息化

    编辑:程笑

    校对:曾文君

    责编:冯杨

    文⁄宋聪乔&发表于 江苏
    [我要纠错]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关键词: 2025年南京市数字化教学优质课竞赛结果 应用 更成熟 数字化工具 AI学伴 跨学科融合
    有价值
    0
    无价值
    0
    猜您喜欢
    最热文章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

    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