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 页 > 教育动态> 江苏教育>正文

    共创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教育发展新格局——写在第二十届江苏中小学校长国际交流与协作会召开之际

    :2025年11月05日
    江苏教育发布

    江苏深化基础教育国际交流,从2国代表80人参会扩到16国160人,推动缔结2000余对中外友好学校,成效显著。

    ▲图为2023年第十八届江苏中小学校长国际交流与协作会期间,中外校长代表走进徐州市中小学校参访

    从仅有美国、英国2名外方代表、80余人参会,到如今汇聚全球16个国家的160名外方代表、350人参会,再到持续推动缔结2000余对中外友好学校、促成5万余名师生双向交流,20年深耕细作,20载光阴积淀,江苏在基础教育国际化上迈出坚实步伐。作为中国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排头兵和主阵地,江苏始终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教育对外开放战略部署,于2005年创新举办首届江苏中小学校长国际交流与协作会,并以此为纽带,构建起覆盖广泛的国际交流网络,江苏从国际教育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逐步成为推动者、引领者。

    “江苏中小学校长国际交流与协作会是中外中小学校长交流思想、分享智慧、共享发展的多边合作平台,在推动江苏中小学与境外中小学开展人员互访、校际交流、文化传播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江涌表示,站在协作会创立20年这一节点上,江苏教育人将深入实施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断凝聚发展共识,持续共享优质资源,为推动基础教育创新发展,共同创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教育发展新格局贡献新的“江苏智慧”“江苏方案”和“江苏经验”。

    2和16:

    从“区域试水”到“全球联动”

    “江苏见!江苏,我来了!”距离第二十届江苏中小学校长国际交流与协作会开幕还有数日,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布伦特伍德公园小学校长詹姆斯·贝尔已按捺不住满心的期待。这位九度赴约的“老熟人”,对2014年第一次来江苏时的场景记忆犹新——在第十届协作会上,他代表学校与扬中市实验小学签下合作备忘录。如今,这段跨越山海的友谊已迈入第二个10年。“江苏教育最打动我的,是它的‘变革性’——它真的在改变学生的人生轨迹。通过协作会这个平台,我们能一起为教育国际化注入更多动力。”

    贝尔的心声,正是这场跨越20年的“教育之约”的生动注脚。时光回溯至2005年深秋,首届江苏中小学校长国际交流与协作会在南京拉开帷幕。彼时80余名参会者中,外方校长仅两位。首届活动以主旨报告和专题研讨为主,省内校长们带着“素质教育如何落地”的困惑,与国外同行交流教育教学实践。

    20年间,协作会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境外参会国家从最初的美、英两国,扩展到欧洲、亚洲、南美洲、非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更将迎来16个国家的160名外方代表,国别数和外宾人数均创下历届之最。参会规模从80余人扩容至350人,外方代表从两位增长至单届超百人——昔日的区域性论坛,已成为全球教育国际交流的年度盛会。

    随着影响力不断提升,协作会的脚步也跨出国门。自2010年起,协作会确定了“逢单年在国外、逢双年在省内”的举办模式,江苏中小学校长们分组奔赴各国参与分会场活动。2013年,第九届协作会在美国华盛顿、加拿大多伦多、英国曼彻斯特、澳大利亚墨尔本4地同步启动,62名江苏校长不仅参与主题演讲、小组讨论,还深入66所境外中小学“跟岗学习”,从“隔着会场听经验”变成“走进校园看实操”,让交流更具针对性、更有成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会议创新采用“线上+线下”、全球直播的方式,吸引超500万人次同步观看,真正实现了从“家门口的对话”到“全球巡回交流”的升级。

    走出去,收获的是开阔视野;请进来,注入的是新鲜活力。2016年第十二届协作会期间,110名外方校长代表深入江苏13个设区市中小学沉浸式参访,走进学生课堂、走近江苏师生,近距离观察江苏教育的真实模样,让校际结对更精准高效。四度参会的芬兰英语学校校长佩特里·沃里宁对在江苏的访校经历记忆深刻:“我曾走访泰州、无锡的学校,和校长、老师、学生的每一次交谈,都让我真切感受到江苏教育的开放、务实与热情。感谢协作会,把我们这些远隔重洋的教育人‘联结’在一起。”

    稳定的合作根基、专业的平台支撑,让这场国际交流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从最初的两国代表,到如今的全球联动;从单一的会议研讨,到多元的深度参访,江苏中小学校长国际交流与协作会用20年织就了覆盖五大洲的教育交流网,成为江苏教育对外开放从“区域试水”走向“全球联动”的有力见证。

    0和2000+:

    从“交流互访”走向“共享共生”

    20年光阴,江苏中小学校长国际交流与协作会已从破土而出的“新芽”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大树”,推动中外基础教育合作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深化拓展,引领校际交往实现从友好互访走向深度共享、协同共生的历史性跨越。

    2006年,第二届协作会在无锡召开,中外教育专家和校长代表深入交流,达成多项共识,首批姊妹学校在会上签署合作备忘录。“随着交流不断深入,协作会敏锐地意识到,要让合作超越礼节性互访,必须建立稳定、长效的保障机制。”江苏省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07年第三届协作会就成立了国际学术委员会,依托这一常设机构,有效开拓了教育国际交流工作新局面。

    “逢单年在国外、逢双年在省内”的举办模式,以及组织外方校长在会前深入省内各设区市中小学开展的“沉浸式”参访,使得结对意向建立在充分了解和精准匹配的基础上,极大提升了合作的实效性。

    机制化运作为姊妹学校关系安装了“稳定器”,合作不再因人员变动而中断,也不会止步于浅层的参观考察。常州市觅渡桥小学与澳大利亚麦金农小学正是在协作会搭建的平台上,逐步建立起教师互访、学生交流的稳定机制。每年暑假,该校都派师生赴澳研学,学生随班上课、体验农场生活,教师则共同设计“跨文化课程”。该校校长徐志彤说:“这种交流不是‘走马观花’,而是让师生真正理解‘文化差异’,学会尊重与包容。”

    在稳固的机制保障下,姊妹学校间的合作内容实现了从“形式互动”到“实质融合”的飞跃,这一点尤其体现在课程共建共享上。苏州市实验小学与美国波特兰国际学校于2015年正式缔结为姊妹学校。随着合作逐步深入,双方将合作模式升级为“课堂融合+文化浸润+住家体验”三维体系,共同开发“好吃的苏”“重走丝绸之路”等以中国文化为载体的项目式课程,并在与美方师生互动中持续优化。其中,“好吃的苏”激发了波特兰国际学校学生的兴趣与创作热情,实现了从单向输出到双向共创的转变。

    截至目前,协作会已成功推动缔结2000余对中外姊妹学校,构建起覆盖广泛的国际交流网络。在此基础上,协作会还不断推动合作模式从“点对点”的校际结对向“面对面”的区域性战略合作升级。苏州市教育局与加拿大皮尔教育局、无锡市教育局与丹麦拜瑟克伦城市联合体教育部门等6对境内外区域教育行政部门整体结对,形成“校群对校群、区域对区域”的多边合作网络。此举进一步放大了合作效益,直接或间接促成境内外5万余名师生开展双向互访交流以及教学科研、课程开发等一系列特色合作,实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与共享。

    1和20:

    从“教育名片”到“开放窗口”

    从起步之时通过会议主旨报告、专题研讨等形式促进中小学校长拓展视野、碰撞思想,到推动缔结姊妹学校进行长线交流交往,再到拓展校际结对格局,构建“校群对校群、区域对区域”的多边合作网络,20年间,协作会完成了从“区域性论坛”到“教育开放名片”的蜕变。如今,它不仅成为中外教育理念碰撞的“思想熔炉”、实践经验互鉴的“行动平台”、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情感纽带”,更朝着成为江苏基础教育对外开放的“核心窗口”阔步前行。

    记者采访了解到,为贯彻落实中央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有关部署,积极推进教育国际合作“走出去、引进来”发展战略,在协作会搭建的交流平台上,2015年,江苏基础教育国际化推进“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发展,通过教育国际交流合作讲好江苏故事,促进民心相亲,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一方面,以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为重点,提升江苏教育实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支持江苏教育走出去,让世界更多地了解江苏教育,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机制合作研究,实现双向互动。

    2015年,江苏启动“锦绣江苏·国际青少年交流营”项目,遴选世界各地优秀青少年来苏开展学习交流活动。10年来,邀请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近10个国家的4000余名青少年来苏学汉语、访文化、探校园,引导他们亲身感受江苏的人文温度与发展活力。过去5年,17.5万人次外国留学生在江苏学习,江苏已成为外国学生来华留学的核心省份之一。从一次交流到一场接力,从青春之约到未来之盟,“锦绣江苏”正让世界看见真实立体的中国,让友谊在文明互鉴中源远流长。

    从“会议交流”到“实地参访”,从“单点交流”到“全球联动”,从“走出去”到“引进来”,协作会的规模在变、形式在变,但“开放、务实”的底色从未改变。20年的务实推进,20年的深入开放,让江苏教育的“朋友圈”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外教育工作者希望借助这一平台汲取教育智慧的精华,接受先进教育理念的洗礼。

    “山水相连,人文相亲,利益相融,命运与共。20载春秋,以江苏中小学校长国际交流与协作会为纽带,以内涵丰富的活动和多元合作形式为桥梁,江苏基础教育顺利走出了国门,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基础教育的独特魅力。”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树兵表示,未来,这场“跨越山海的教育之约”还将继续,它会带着江苏教育的“本土智慧”走向世界,也会把全球的“先进经验”带回江苏,在“双向奔赴”中,为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江苏力量”。

    来源:江苏教育报

    编辑:王筱

    审核:朱茂勇 许南欣

    文⁄宋聪乔&发表于 江苏
    [我要纠错]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关键词: 江苏中小学校长国际交流协作会 江苏基础教育国际化 友好学校交流 合作论坛 校际合作网络
    有价值
    0
    无价值
    0
    猜您喜欢
    最热文章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

    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