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实验中学校长严蓉应邀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并发言,出席发布会的还有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曹后灵、四川省教育厅机关党委书记李志刚以及吉林省通化县县委...
4月15日上午,教育部“落实全教会 奋进迎华诞”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在苏州举行。通州区实验中学校长严蓉应邀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并发言,出席发布会的还有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曹后灵、四川省教育厅机关党委书记李志刚以及吉林省通化县县委常委韩奥。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中学校长严蓉介绍学校美育情况。(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
我来自素有“江海明珠”美誉的南通州,她与上海隔江相望,和苏州灯火相邀,是长三角东部崛起的现代化新城,是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试验县。
习总书记说,“中华希望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通州蓝印花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南通地区唯一被列入“江苏符号”的文化名片,我们致力于育人、育美、育心,在蓝白雅韵中走出了一条美育之路。
实验中学是初高中分离后新设立的初中,没有足够的艺术活动空间,但是我们有开天辟地、向美而行的魄力。我们走遍校园,锁定目标,改车库、拆管道,粉墙面,重装修,奋战三个月,阴暗低矮的车库硬是被我们打造成了明亮清新的艺苑,成为师生们都喜欢去的地方。今天,我们的蓝印花布工坊,更是有幸登上全国展示的舞台。
近三年,我们共投入120万元,改造12间艺术活动室,添置6架钢琴、12套电子白板、50台古筝等艺教设备。改扩建蓝印花布活动基地800多平米。在加大美育保障的同时,我们挖掘教师的潜能,将教师培养成“学科+美育”的复合型人才,让民间艺人、特长家长走进课堂,让高雅艺术走进校园,破解美育师资匮乏的瓶颈,拓宽美育的课程通道,用立体化的美育课程来培养“中国人”,培育“中国心”。
作为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和江苏省初中课程建设特色学校,我们秉持“教育美学”,研发基于江海文化的校本美育课程,实现初中艺术教育的“美学化”转向,让教育跟艺术相互打通、相互融合、相互点亮。
我校依托非遗传人曹晓峰名师工作室,成立区级艺术教育校本课程研发团队,编写《南通蓝印花布》《经典音乐欣赏》《花样啦啦操》等美育校本教材,45个班级实行艺术社团“走班制”。开设通州蓝印花布、南通仿真绣、南通剪纸等“非遗”系列课程,重点普及蓝印花布项目。成立美育创新研究项目组,以“蓝印花布”精品课程为龙头,开发“美育+学科”特色课程。
老师们自觉探究所教学科的美育元素,挖掘学科美育资源,寻找美育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化学老师用小实验演示青出于蓝的奇妙氧化过程;英语老师指导学生设计四格漫画,用精炼英文传达内心;地理老师结合24节气物候现象指导学生研究兰草生长。我们将美育渗透进不同学科,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引导学生以开放的姿态学习丰富多元的文化,形成美育对全课程的覆盖。这是我校美育实践的珍贵体验,更是我们南通州教育人的共识和自觉。
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指出,“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我们的艺术工坊,我们的美育课程,就是“阳光”,就是“清风”,就是在培养学生对美的理解和感悟。我们追求的是一个人的美的心灵,从而影响着一代人和一个民族的精神之美。
一路走来一路歌。南通州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走出了一条聚美、立美、达美的“通州美育”之路。在以美育人的道路上,我们将踏歌而行,做新时代的追梦人!
聚焦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
通州区实验小学、实验中学
“蓝印花布”艺术工坊登上全国展示舞台
4月15日上午10:00,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现场展演在苏州金鸡湖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通州区实验小学、实验中学联袂参展的“蓝印花布”艺术工坊登上全国展示舞台。
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为期6天,来自全国34个省区近300个参展单位,将分批、分场参加学生艺术表演节目、学生艺术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学生艺术作品等板块的展演活动,其中参加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展演的有53个单位,实验小学、实验中学联袂参展的“蓝印花布艺术工作坊”是南通地区唯一参展单位。各级领导、媒体纷纷驻足蓝印花布艺术实践工作坊,为通州美育点赞。
南通教育综合通州区教体局来稿、
教育部微言教育、
通州实验中学微官网图文报道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