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 页 > 教育动态> 江苏教育>正文

    首届江苏高校研究生培养工作讲坛在扬州大学举办!

    :2019年10月18日
    江苏教育发布

    10月16日下午,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扬州大学承办的首届江苏高校研究生培养工作讲坛在扬州举行。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洪流出席并讲话,扬州大学焦新安校长致辞,省内有关高校研究生院、研究生教指委负责同...

    10月16日下午,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扬州大学承办的首届江苏高校研究生培养工作讲坛在扬州举行。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洪流出席并讲话,扬州大学焦新安校长致辞,省内有关高校研究生院、研究生教指委负责同志参加讲坛。

    省教育厅副厅长洪流

    举办研究生培养工作讲坛,尚属首次。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思想,更加突出研究生教育工作中“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二是交流“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调研情况,共同研究如何进一步推进江苏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充分认识研究生教育的支撑引领作用

    解决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问题,破解经济转型升级的瓶颈制约,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一流人才,而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教育顶端——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江苏研究生在校生总数位于全国前列,而教育质量到底如何,要引起高度关注、深入研究。

    正视研究生培养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一)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包括培养结构与社会需求的矛盾突出、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的矛盾。

    (二)管理缺位与培养目标的矛盾,包括教学管理不到位、导师履职不到位、服务学生不到位等问题。

    (三)出口不严与质量保障的矛盾。学位授予率不能代表培养质量,关键是看授予学位的标准高不高,制度执行的严不严。省教育厅支持相关高校开展分流淘汰机制。研究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读的,如果不适合读或不好好读,就毕业不了。能“混”到毕业证、学位证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只要进门,就能毕业”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大力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一)坚持德育为先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是教育的生命线。

    一是加强思政教育。思政教育,是关系我们千秋大业的铸魂工程。研究生只有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社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二是培养科学精神。包括严谨务实、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理性思考、敢于质疑的批判精神,求实创新、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锲而不舍、执着追求的献身精神,求同存异、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

    三是践行优良学风。要持续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集中开展“研究生开学第一课”,编写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读本。

    (二)坚持质量为要

    一是提升课程质量。合理确定课程数量,大力提升课程品质。

    二是改革培养机制。高度重视实践育人,优化研究生工作站建设机制、产业教授选聘制度,支持高校在企业设立研究生分院,与企业共同成立工程研究生教育联盟。

    三是厚实人文素养。只有将专业素质、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相融合,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出高质量的研究生。

    (三)构建保障机制

    一是开展导师省级抽评工作。突出对研究生导师业务能力、指导水平、培养质量和研究生满意度的调查,评价和调查结果作为相关项目安排的重要依据

    二是开展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专项经费不再与具体项目一一对应,而是对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开展综合评价,根据综合评价结果给予奖补。

    三是明确论文评价标准。一是研制不同类别专业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和评价指标体系,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鲜明导向。二是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和评优的标准与办法,更加强调应用成果的社会贡献度和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扬州大学焦新安校长

    讲坛伊始,焦新安代表学校致辞,首先对讲坛的举办表示祝贺,简要介绍了扬州大学办学历史、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举措等情况。

    讲坛中,6所高校代表就“如何推进江苏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做了发言。

    扬州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薛怀国:

    生源质量是基础,培养质量是关键。当前导师队伍建设存在认同感不足、获得感不强、成长度不快、协同性不高等问题,导师队伍建设是时代需求,可以向国际优秀案例借鉴,同时要坚持“三步走”、做好“四件事”、凝聚“五种力”。

    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陈峰:

    通过OSCE(即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可以有效考核考生的临床实践技能,真正选拔出更多素质过硬、能力突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从而为健康江苏、健康中国建设培育更多有生力量。

     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主任 陈谦:

    通过过程控制、出口控制、关爱延期博士以及闭环反馈四个阶段,促进博士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形成有力度、有温度、有效度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江苏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研工部副部长 万由令:

    研究生在课堂、课余均有获得感的需要,高校应通过课程培育、校内实践等多元化手段推进课程改革,强化学生课堂获得感;通过全程跟进课余赛事等途径,提升学生课余获得感。加强导师立德树人的职责,增强研究生科研获得感。

     苏州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张进平:

    研究生导师应贯彻“五个具有”,即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具有带学生的经验、具有明确的自我研究方向、具有家国情怀、具有一定数量的科研经费。同时,要注重课程教育改革,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能制定规则并在世界舞台上具有引领作用、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中国梦奋斗的杰出人才。

     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段晨龙:

    培养方案要由“学科导向”转变为“目标导向”,培养模式由“分段培养”转变为“贯通培养”,导师指导由“单一指导”转变为“团队指导”,课程教学由“教为中心”转变为“学为中心”,评价体系由“结果评价”转变为“过程评价”。

    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李飞

    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李飞,介绍了   “苏研圈”微信公众号 ,包括Logo设计、栏目设置和发布内容、试运行情况等方面,该微信公众号发布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信息资讯,旨在展示研究生风采、提供研究生交流平台、服务研究生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者。

    ❖会上为2019年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获奖者颁发证书。

    本次讲坛共有来自省内36所高校、14个省级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100余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干部,他们共同分享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经验体会,质量提升的举措良方,现场气氛热烈,将“如何推进江苏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议题推向了高潮。大家表示,要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积极主动引导广大研究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政治站位,博学笃行、勇担重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实践中书写人生华章!

    文⁄王振袢&发表于 江苏
    [我要纠错]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关键词: 点击 添加 图片 描述 最多
    有价值
    0
    无价值
    0
    猜您喜欢
    最热文章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

    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