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 页 > 教育动态> 江苏教育>正文

    家教“心”主张 | 孩子沉迷手机?亲子沟通有妙招!

    :2022年03月15日
    江苏教育发布

    手机里的热门游戏、流行网剧、流行歌曲、社交软件等,都容易引起青少年关注,自控能力弱的孩子甚至会沉迷。

    手机里的热门游戏、流行网剧、流行歌曲、社交软件等,都容易引起青少年关注,自控能力弱的孩子甚至会沉迷。

    长时间地使用手机或沉迷游戏等会对青少年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如——

    视力下降

    颈椎疾病

    人际交往障碍等

    不少家长一看到孩子玩手机就会着急,有的家长可能会出现过度防御。俗话说,过犹不及,过度防御或干着急于事无补,反而会把亲子关系弄僵,秉持理性态度,积极正面引导才是正确的思路。

    下面几个方法家长不妨关注、试用一下。

    方法一、心态平和,共商约定

    “还有十分钟就到约定时间了。”

    “你玩手机已经有一个小时了,是不是该休息了呢?”

    用协商的语气与孩子交流,孩子会感到家长的尊重和关心,也更容易接受建议。沟通的基础打好了,家长可以进一步与孩子商量制定使用手机的规则,如

    什么时候玩手机

    每次玩手机的时长

    超时玩手机的惩戒办法等

    作者:嘉壕gaahou

    方法二、读懂需求,精准关爱

    相关心理专家研究发现,青少年玩手机的心理需求可以归纳为4个方面:

    信息、认知需求

    放松、娱乐需求

    个性、时尚需求

    沟通、归属、情感需求

    结合这一认识,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喜欢用手机听音乐、看网剧、玩游戏,可能孩子想要满足的是放松、娱乐需求。为此,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安排以下活动:

    多陪孩子做一些有趣的科学小实验

    跟孩子一起做做饭、打打牌、下下棋

    带孩子参与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

    和孩子一起参加户外体育运动等

    如果孩子喜欢上网聊天、刷微博、发朋友圈求关注等,他有可能对沟通、归属、情感的需求比较强烈。这时,需要家长给予孩子积极的关注与陪伴等。得到同伴认同,对孩子也十分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尊重孩子对于同伴认同的渴望,鼓励孩子在现实生活中积极参加同龄人的社交活动,通过同龄人的互帮互助,让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获得归属感、认同感和成就感。

    方法三:适时赞美,允许反复

    遇到以下情况,可以对孩子及时肯定或赞扬,以更好地巩固和强化孩子的进步,如:

    孩子提前了几分钟结束玩手机

    孩子用手机搜索学习信息

    在执行手机使用规则的过程中,孩子可能会出现破坏规则的现象,此时家长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如果确有困难,就慢慢来,给孩子留足不断调整的时间和空间,允许出现反复。

    方法四:以身作则,身教为先

    常言道,言传不如身教。当孩子总看见父母对手机“爱不释手”,而自己手上却“空无一物”时,孩子的心里会如何想?因此,作为家长,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生活中,尽量避免当着孩子长时间玩手机。

    来源:江苏教育报

    文⁄王振袢&发表于 江苏
    [我要纠错]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关键词: 手机 热门 游戏 流行 流行歌曲
    有价值
    0
    无价值
    0
    猜您喜欢
    最热文章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

    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