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坚持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各级各类学校的劳动教育精彩纷呈,跟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我省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坚持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各级各类学校的劳动教育精彩纷呈,跟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亲生活劳动课程的校本建构——南京市晓庄小学
晓庄小学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办的第一所学校,学校继承老校长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着力打造“亲生活劳动”课程,让学生通过亲近生活、亲身劳动,亲知技能,亲切体验,培养劳动习惯和品质。课程包括体验生活劳动课程:如“自理小能手”“班级小先生”“生活小导师”;探索生活劳动课程:如“四季小跨界”“节气小跟踪”“农场小耕种”;创造生活劳动课程:如“生活小妙招”“泥塑小制作”“物联小种植”“木工小作坊”“3D小打印”等。
通过线上线下同行、家庭学校携手、课内课外融通等途径,打造“现代都市圈”“儿童生活圈”“家校合作圈”“伙伴朋友圈”;并以“时光成长轴”“闪光记忆墙”“巧巧陶娃卡”“劳动技能赛”等评价方式,实现以劳树德、增智、健体、育美的目标,培育走向未来的学生。
“绿+”生态微农场,体悟劳动乐趣——无锡市新吴区坊前实验小学
无锡市新吴区坊前实验小学的“绿+”生态微农场旨在创设学生感知生长的平台,拓宽实施劳动教育的载体。春天展望全年、播种希望,让学生懂得规划;夏天架棚搭管、松土灌溉,要学生善于施工;秋天果实丰硕、重在摘采,让学生学会收集;冬天万物休憩、期待来年,让学生善于回顾。
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让学生感知自然农法、体悟农时之妙,收获健康、收获温暖、收获幸福。
创新实践的新时代劳动教育—— 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
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一直以来着力构建劳动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在自然生态中体验、学习、实践。学校的省级项目——江苏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5·1学堂:新劳动教育提升学生品质行动”于去年成功结项。项目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劳动中合作,在劳动中探究,感受劳动的快乐,领悟劳动的意义,迸发在劳动中创新的无限活力;在获得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提升“独立、坚韧、仁爱、合作、创新”的品格。
学校还致力于创设真实的劳动情境,让劳动成为最好的生活教育,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孩子的特点,开设各类劳动课程,如小学部一到三年级的小朋友主要是围绕自理能力的提升,开展的劳动教育;而四年级的学生,老师会带他们去进行采摘、种树;五年级的孩子还会走进社区,做公益事业;六年级则会到学校食堂,体验工作人员的辛苦,了解每顿饭的来之不易;初中部的劳动教育中引进了编程课程;高中部、国际部的劳动教育还有“生活技能”等接地气的项目。
走出宿舍 “疫”起劳动——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走出宿舍,‘疫’起劳动” 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中,全体同学将“劳动最光荣”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打扫绿化带这样的小事做起,体验劳动不易。
学校物业项目负责人、环卫阿姨代表以及各学院志愿者们踊跃参与,共同为构建美丽的校园环境添砖加瓦。开展劳动教育锻炼了学生劳动能力,增强了劳动意识,为学生今后对待未来工作生活,促进成长成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劳动创造,青春之美——苏州科技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推行劳动积分制,鼓励学生从生活细微处着手,结合专业实践开展劳动教育。在校期间,学生积极参加图书馆资料整理、公共区域(如实验实训室)打扫等公益劳动项目。寒暑假,学生主动服务社区、为父母分担家务。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点滴小事中体会到了劳动不易以及劳动之美。此外,学生结合自身专业,挖掘出一系列劳动教育项目。比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发出学生教学生劳动技能的 “红烛引焰”项目,使更多学生习得了“编制”“手工制作”“国画创作”“剪纸”等劳动技能,提高了专业素养。
来源:职教处、南京晓庄小学、无锡市新吴区坊前实验小学、 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苏州科技大学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