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以建设校园慈善文化为抓手,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让校园慈善文化成为“大爱镇江”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镇江市以建设校园慈善文化为抓手,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让校园慈善文化成为“大爱镇江”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辟新路、务实干,齐心奔跑“拧紧发条”。建立由教育局、慈善总会等相关部门组成的校园慈善文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出台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校园慈善文化建设方案,明晰责任,细化分工,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不定期举行实地调研、座谈调研、召开现场推进会等,提升工作合力。
进校园、入课堂,慈善文化“春色满园”。开展“慈善”主题教育活动,将慈善文化融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播撒“慈善种子”。全市现共培育出市级校园慈善文化教育基地培育学校17所,不断提升学校内涵建设水平。扬中市、京口区常态化开展校园慈善文化“五个一”工程,即“一个慈善画廊、一次慈善讲座、一册慈善读本、一次慈善征文、一项慈善实践”“五个一”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感受慈善文化。镇江中学附属中学以《慈善读本》为依据,固定时间进行慈善文化教育。江南学校举行以“校园慈善文化教育基地建设”为主题的班主任基本功大赛。
创品牌、抓特色,协同推进“育善工程”。成立指导小组,制定“育善工程”三年行动计划,细化任务,明确重点,打造校园慈善文化金字招牌。常态化推进 “五个一”工程、慈善教育基金建设等,在全市打造了一批叫得响、拿得出、有成效的慈善文化品牌。各地各校亮点纷呈,伯先中学的“玫瑰心香家园”工作室、慈善文化长廊,扬中市八桥中学的“广善美德”银行,文昌中学的“博文昌理,崇德向善”校训等,从一言一行、一点一滴中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们从小受到“向善”的熏陶,努力培育正直、善良、懂感恩、有爱心的人。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