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 页 > 教育动态> 江苏教育>正文

    多位院士领衔,全国基础设施智慧建造与运维学术论坛在宁开幕

    :2022年11月20日
    扬子晚报网

    11月19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创新部指导,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铁道学会等10个学会与东南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基础设施智慧建造与运维学术论坛在南京开幕,包括庄松林、刘经南、黄卫、杨...

    11月19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创新部指导,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铁道学会等10个学会与东南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基础设施智慧建造与运维学术论坛在南京开幕,包括庄松林、刘经南、黄卫、杨永斌、丁烈云、王建国、卢春房、刘加平等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及头部企业代表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重大基础设施智慧建造与运维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其“卡脖子”问题及其解决思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建造水平不断增强。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基础设施建造与运维正处在产业现代化、信息化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以高铁为例,更智能、更智慧,是人们对高铁的期望,是中国高铁创新发展的既定方向和目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主任卢春房表示,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着智能化、智慧化的新需求,这其中包括了智能建造、 智能装备和智能运维,涉及到AI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北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应用,这些技术在高铁上都有应用。“例如在京张高铁的制造过程中大量应用了智能化技术,实现了制造过程的无人化。京张高铁的智能列车能够实现自动驾驶,相关车站基本实现了智能化服务。”

    “如何运用新技术让土木工程建造和运营维护更加智慧化,这是这次大会的重要议题。”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张建告诉记者,众所周知,基础设施建造过程中会涉及很多构件,如何测量实际尺寸和设计图纸是否存在误差?以前往往只能人工测量,费时费力。“但在新技术的加持下,我们可以在建造过程中利用光学相机、激光点云数据、深度学习算法等先进技术手段来进行结构的自动化尺寸测量。”

    记者了解到,前两届全国基础设施智慧建造与运维学术论坛已于2020年9月和2021年10月在南京成功举办,社会各界反响热烈。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赟

    摄影 刘莉

    通讯员 唐瑭

    校对 徐珩

    文⁄王振袢&发表于 江苏
    [我要纠错]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关键词: 11月 19日 由中国 科学技术 协会
    有价值
    0
    无价值
    0
    猜您喜欢
    最热文章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

    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