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门拿出一章部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要求“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为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
导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门拿出一章部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要求“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为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回顾过去十年,江苏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等方面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涌现出一大批典型案例和优秀人才,一起来看我省如何“苏”写科教兴国之路——
产教融合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开放融合,造境塑心,培养海洋强国优秀人才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开放融合、造境塑心”的人才培养新理念,携手多家航运企业共筑“灯塔育人共同体”,协同推进航海职业人才的培养。
实施开放融合策略,
创新“聚势-交互-赋能”育人载体
校企共建公休船员党支部工作站、劳模工作站等平台,聚合各方资源优势,开展“榜样与力量”等交互活动,打造“航海文化育人环境、航海职业实践环境、航海生活体验环境”,通过“造境”达到“塑心”的目标,提升学生对航海的情感认同、专业认同、职业认同。
创建社团矩阵,
打造“深学-细悟-实做”课堂生态
创建“海之行”操船社等学术社团作为第二课堂(拓展活动);创建“海之初”国旗班等社团作为第三课堂(文化空间),拓展主课堂的教学时空,营造“处处有课堂、时时被熏陶、人人受教育”的环境。推行“岗—课—赛—证”融合育人,以学促行、以行践学,学做结合,提升素质。
重建课程体系,
创新“启航-引航-智航”课程生态
按照“想开船—会开船—开好船”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岗—课—赛—证”课程体系,融合校内外红色基因、蓝色航海技术、金色航海生涯规划等优质资源;按照国际海事组织示范课程的标准,开展课程符合性与适应性论证,打造固本、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课程,引领学生认识航海,走进航海,实践航海。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建国家级产教融合平台,育现代农业精英人才
共建共育,建立校企合作互融机制
与企业共建实验实训中心和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建校企合作企业库,共同制订校企合作基地建设标准,合作开发综合实训项目,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平台支撑。
引培并举,打造校企混编“双师型”教学团队
依托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加强学校与基地老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及建设,按照学校制定的引进人才条件,吸收副教授职称和博士学位以上的高层次人才,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积极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2021年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实战演练,培育现代农业精英人才
依托“新禾创业园”,实施“创业小组+基地入住+项目实施+课堂教学”四位一体创业实践教学,通过创业大赛,激发学生创业意识和激情;通过创业实践演练,塑造学生创业意志和能力;通过建立包含经济效益量化、专利成果转化等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实行创业实践考核。
现代农业技术专业学生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学习
学院建成国家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植物种苗工厂化繁育实训平台”。现代农业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入选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孵化项目获得各类创新创业奖项68项,培养了一批创业典型。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共建股份制产业学院,打通产教深度融合“最后一公里”
整合资源,打造“产教融合”育人共同体
为有效整合校企双方优势资源,学校和企业合资共建产教融合育人共同体——食品药品产业学院。产业学院实体化运营,实施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跨界联动,建设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探索了“双岗双职一体化”等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实施企业导师(专家)领衔、“项目经理”引领的专业与核心课程建设制度,产学研结合构建实施产教科跨界联动的教师培养机制。
教师企业实践
引企入教,构建“产教科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面向食品药品产业转型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校企联合开展招生、共同培养、协同就业。推动“工作—学习—研究”一体化,构建实施“产教科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
协同创新,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整合校企优势科技资源,围绕食品药品行业企业共性关键问题,跨领域交叉融合协同创新,推动应用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深化产教融合 增值赋能高质量发展
瞄准科技前沿,提升技术应用能力
学校聚焦智能制造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智能设计、生产和物流等环节,建设一批应用技术研究实验室,重点围绕大数据分析、智能设计、工业视觉技术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实施“百师百企”“百名科技副总”工程,推进教师走进企业实践锻炼,找准课题和研究方向,通过培引结合、校企混编,整合科研力量。
学校教师现场安装调试柔性产线
围绕产业布局,提升成果转化能力
学校以集团化办学为引领,积极吸纳政行企校等相关方,牵头组建全国机械行业职教集团、江苏省汽车行业职教集团等集团化办学平台,引导教师走进企业,融入生产一线。
着眼区域需求,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学校与国内外行业领先企业合作,联合政府协同升级建设具备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大平台——智能制造工程中心2.0,打造集实践教学、生产示范、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等功能为一体,产教融合型的制造智能化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工程中心2.0
人才培养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四方联动赋能 四船交替共育
新时代卓越海员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立足价值共识,
创设多维协同的卓越海员培养共同体
以“打造新时代卓越海员”为共同价值追求,厘清海事主管机关、船员服务协会、航海院校、航运企业等海员培养发展相关方的责权,健全共建共管共享共生机制。
立足学生发展,
研制对接国际符合国情的标准体系
一是创建基准行为能力、支持级船员适任能力、操作级船员适任能力、卓越行为能力等“4维14项”卓越海员能力目标体系;二是构建“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航海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三是健全专业建设、课程教学、学业评价等实施标准。
立足理实融合,
创设集约共享式实船教学实践平台
发挥政行企校资源集成效应,共建基于“四条船”(校船+企船+校船+企船)的教学平台,共培互聘“双师型”教师,探索共治共享治理机制,船校一体、校企共育。
立足典型情境,
实施工学一体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
依循“立足岗位、工学一体”培养逻辑,实施基于船舶航行整体化工作任务的项目化教学,实现学生“从学员学徒向海员转变”。
项目化课堂教学
来源: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编辑:黄心、王筱
审核:谢雨辰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