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2个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的通知》有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省教育厅决定开展第2个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苏教办基函〔2025〕4号
各设区市教育局,各高等院校: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2个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的通知》有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省教育厅决定开展第2个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培育积极心态,增强心理韧性。
二、活动时间
2025年5月。
三、工作安排
1. 分层部署推进宣传教育。省教育厅将通过举办主题推进活动、进行校园心理剧和心理微电影展播、开展省市心理优质课展评和研讨活动等,丰富宣传教育月活动安排。各地要高度重视,宣传教育月期间结合实际至少开展一次主题宣传活动,形式不限,深入宣传正确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与识别及求助渠道等,推动全社会科学、理性、正确看待心理健康问题,为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造良好氛围。
2. 统筹做好“五育润心”。各地各校要大力宣传并践行五育并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理念,推进立德树人工程、义务教育“2·15专项行动”、美育浸润行动、劳动与实践活动“百千万”工程、科学教育促进计划,进一步落实减轻中小学师生负担“五项规范”管理,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德育思政、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和学生成长全过程,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同伴支持,融洽师生、同学关系。
3. 广泛开展师生宣教活动。各设区市指导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宣教活动,初中及以上学校在宣传教育月期间结合实际至少开展一次突出趣味性、参与性的宣教活动,形式不限,春季开学以来已开展过心理健康宣教活动的学校可不重复开展。可在遵守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有关规定的前提下,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巡讲活动”,邀请专家入校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各校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宣传心理辅导室的功能与作用,进一步提高师生对心理辅导室的认知度和利用率,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4. 提升家长心理健康素养。各地各校要用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研究院等载体,通过家长会、家长课堂、家长微课等形式,面向学生家长至少开展一次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知识宣讲,春季开学以来已开展过此类活动的可不重复开展。通过宣讲,引导家长树立科学养育观念,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求,理解孩子的情感和想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耐心教育,用言传身教引导孩子。
5. 健全心理健康监测预警机制。各地要指导学校每学年面向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等学生至少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测评,可集中在5月开展,也可结合实际合理安排测评时间。严格控制测评结果知悉范围,防止信息泄露。科学分析、合理应用测评结果,建立“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档案。对监测发现存在较为严重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建立预警与关爱机制,心理健康教师要提供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与干预,班主任、辅导员和心理委员等要在平时加强关心关注,视情与学生家长沟通,寻求家长支持,共同守护学生心理健康,必要时及时转介就医。
6. 强化科技赋能心理健康教育。各地各校可通过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江苏省名师空中课堂获取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资源,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水平。要积极组织教师、学生、家长观看“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大讲堂”、省教育厅“润心家长大课堂”、省妇联“以‘案’说心”系列课程、江苏省名师空中课堂“苏e直播”心理健康专题课,宣传、科普学生心理健康知识。鼓励各地各校积极探索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学生心理健康监测预警、危机干预、跟踪管理等环节,构建基于心理监测量表的大数据体系,开发基于人工智能和知识图谱的分析系统,建设快速筛查、初步判断的分检平台,运用教育数字化成果提升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水平,使学生享受到便捷、优质、可及的心理健康服务。
四、工作要求
1. 加强组织引导。要紧紧围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主题,结合年度育人工作重点任务,联动各有关部门单位,精心研究制定活动方案,确保活动开展安全有序,注重实效,力戒形式主义。
2. 加大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深入挖掘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典型经验和优秀案例,会同宣传部门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宣传推广,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支持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
3. 及时总结提炼。各地各校在组织开展好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的同时,要注重总结提炼经验,推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常态长效。填写第2个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开展情况统计表(见附件),并于2025年6月3日前报送省教育厅“润心”行动专班邮箱jsrunxin2023@163.com。
联系人:王美华、何欢,联系电话:025-83335774。
第2个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开展情况统计表.docx
省教育厅办公室
2025年4月30日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