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 页 > 教育动态> 江苏教育>正文

    南京“老年带孩族”悄悄学起普通话

    :2018年12月15日
    金陵晚报

    翟羽“给孙子默写词语,他嫌弃我的普通话不标准。”“孙子说,奶奶你普通话都说不标准,凭什么给我辅导语文作业?”近日,紫金山新闻记者在南京一老年大学听到,不少老年人因被孙辈质疑等原因,悄悄地来老年大学学起了普通话。

    给孙子辅导语文却被嫌弃

    在南京一老年大学的办公室,墙上贴着一张课表。这张看似普通的课表却暗含了很多老年人的辛酸泪。看星期五的课程,安排了一节“普通话课”。

    “为什么老年大学还有普通话的课程?”当记者不解地问起时,正坐在办公室闲聊的李阿姨立即聊了起来,“我们说了这么多年的南京普通话,挺好的,但为了给孙子辅导功课,不得不逼着自己说标准普通话。”李阿姨是上世纪70年代的大学生,她说:“我儿子小时候的功课都是我辅导的,到了辅导孙子时,还被孙子嫌弃了,心里挺不好受的。”

    “孙子和他爸爸讲,奶奶普通话不标准,给他默词,他都听不懂。”孙子的埋怨让李阿姨心里特别难受。

    今年64岁的普通话班班长刘阿姨,退休前在电信公司话务班上班,是普通话班普通话说得最好的学生。她退休后一直学声乐,学了好几个学期进步都不大。“声乐老师看出了我的问题,她说,你去学一下普通话吧。”刘阿姨乐了,她拍着大腿说:“你想啊,带着南京味儿唱歌是不是挺搞笑的。”

    老年大学瞄准“商机”纷纷开班

    记者向南京多家老年大学咨询得知,近两年,南京的老年大学纷纷开设了普通话班。不过,与舞蹈、声乐等热门专业相比,在老年大学学普通话的老年人还很少。南京某老年大学校长李中婷介绍:“我们两个校区加起来,学普通话的总人数不到一百人。”

    在南京某老年大学任教的徐晓琳告诉紫金山新闻,学生多是方言重的老人,日复一日的“南普”交流及年龄的累积,使得他们带口音的普通话难以改变。“矫正、规范语音是个漫长艰辛的过程,通常要花一学期完成拼音教学,之后才能让学生熟练开口说普通话。”

    文⁄王振袢&发表于 江苏
    [我要纠错]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关键词: 翟羽 孙子 默写 词语 嫌弃
    有价值
    0
    无价值
    0
    猜您喜欢
    最热文章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

    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