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钟楼区聚焦新时代校内外协同育人体系建设,围绕制度体系、管理体系、课程体系等方面寻求突破和创新,努力形成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教联体“钟楼样本”,营造和谐、优质、高...
常州市钟楼区聚焦新时代校内外协同育人体系建设,围绕制度体系、管理体系、课程体系等方面寻求突破和创新,努力形成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教联体“钟楼样本”,营造和谐、优质、高效的育人生态。
部门联动,从“志同”走向“道合”。钟楼区系统推动相关制度体系建设,将协同育人列入总体工作部署和重要工作日程。先后出台家校社协同育人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责及家庭、学校、社会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不断扩大协同育人单位的参与范围,整合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社区青少年服务站等资源,设置“行走的思政课”打卡点。与企业对接,打造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平台,构建多元协同生态,强化育人实效。
项目推动,从“三维”到“N次方”。钟楼区教育局以项目实施为抓手,不断探索儿童生命成长的“N次方”,逐步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有效范式和独特育人路径。系统开展家庭教育培训,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同时,建设家庭教育指导师队伍,细化家庭教育指导方法。通过制定家长成长指导材料等,建立科学系统的家庭教育闭环机制,以项目化运作方式整合多方资源,实现共建共享的协同育人格局。
高频互动,从“自为”到“共育”。围绕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科技教育等内容,进行馆校一体化协同育人实践探索。着力打造“江南燕·行走的思政课”育人品牌,围绕立志、奋斗、报国、法治、廉洁、匠心、振兴、科技等八大主题,开发主题鲜明的实践教育路线。建立标准化的实境式思政课教学模式,将“开学第一课”纳入常规教学安排,在全区范围内推行“1+N”全员参与机制,即开学初统一组织1次集中学习,学期中各校自主开展N次实践活动,实现思政教育从课堂到社会的延伸拓展。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