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 页 > 教育动态> 江苏教育>正文

    5·25心理健康日|从“心”守护,江苏在行动

    :2025年05月25日
    江苏教育发布

    江苏省教育厅启动第2个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强调培养积极心态,增强心理韧性。学校开展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润心行动,聚焦短板弱项综合施策。

    5月25日是“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5·25”的谐音即为“我爱我”,意为关爱自己。今年5月是第2个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江苏省内各大中小学校正掀起一场如火如荼的热潮,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深入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让爱与关怀在校园里流淌,为青春的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5月12日,江苏省教育厅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举行第2个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主题推进活动暨江苏省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启动仪式,深入探讨新时代心理健康教育新路径,携手共筑学生心理健康成长防护网。省教育厅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2个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的通知》,结合实际,对在今年5月开展以“培育积极心态,增强心理韧性”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印发了通知,推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深入落实《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宣传,培育正面积极心态,增强学生心理韧性,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润心”护航 调亮心灯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教育,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分数是一时之得,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如果最后没有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那是不合格的。”健康成熟的人格一定源于健康成熟的“心格”。关注学生心理品格的培育是党和国家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的现实要求。

    近年来,江苏省教育厅持续开展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润心行动,突出问题导向积极探索,聚焦短板弱项综合施策,依据教育部等17部门三年专项行动计划,细化出台我省《行动方案》并明确各部门重点任务清单,围绕“管理提级、能力提升、协同提效、生态提优”协同推进。经验做法受到教育部领导肯定,并多次在全国会议上交流推介。

    开展积极心理教育

    培养新时代阳光少年

    【案例】

    为促进学生积极心理的养成,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构建了“一场馆、两系统、三平台”的综合教育体系,并以此作为实施载体。“一场馆”:指“心悦馆”积极心理中心,是积极心理培育的物化场所和课程空间之一;“两系统”:指积极心理评价系统和积极心理课程系统,为积极心理品格培育提供实施路径;“三平台”:是积极心理培育的主体——育人团队、学生社团、家校社合作。“去年毕业典礼上,学生们将写满梦想的卡片挂在校园的“成长树”上。其中一张写着:“原来我不是孤岛,而是森林的一部分。”“从一棵树到一片森林,是灵魂的打开,是生命的舒张,是向四面八方打开的格局,是云蒸霞蔚的气象,阳光少年当如斯!” 张小兵说。

    连续两年来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的启动仪式都在南京举行,南京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南京市教育局坚持把心理健康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重点聚焦凝聚“心合力”、塑造“好心态”、织密“防护网”三大方向,强化顶层设计、强化创新实践、强化队伍支撑,持续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探索建立“三三三”工作机制,聚焦学生、家庭、教师三个主体,区分全员、重点、个体三个层级,紧盯预防、预警、干预三个环节,协同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方力量,全力以赴守护青少年生命健康,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点评】

    江苏省教育厅润心专班副主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德心所心理教研员夏春娣: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个体人格的全面发展,是面向所有学生的育人工作,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构、课程的开展、活动的设计、氛围的营建中要融合积极心理学、优势视角等理念,在教育过程中渗透生命教育与希望感培养,学生能够在体验积极情感联结中强化心理韧性,提升抗逆力。

    以新生命教育丰富拓展润心行动

    【案例】江苏徐州

    徐州市云龙区绿地小学利用墙壁、楼道、拐角、走廊等空间,建设“安全体验中心”“生涯规划中心”“新生命教育长廓”“小农场”“萌宠园”区等生态互动场域,让学生的学校生活在“绿意”中激荡。新沂市城东小学积极建构“三维六美”校园文化体系,用课程培育素质,用阅读滋养灵魂,以师生发展生命为起点,建设“六美育人”系列课程。城乡中小学坚持“运动健美、规则植美”为内核落实立德树人任务。近年来,徐州市坚持以“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核心理念,围绕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展开教育,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2023年,专门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徐州市新生命教育的实施意见》,坚持将生命教育融入校家社合育、五项体育运动进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等特色行动,形成了全市生命教育的“五大路径”:专用场馆、专设课程、课堂教学、主题活动、综合实践。推进生命化课堂建设,开发校本课程,每2周开设1节专设课程,结合延时服务开展习惯养成课、电影课、生日课等,新沂市新华小学研发“成长阶梯”课程体系及《生命安全与健康》校级课程。创新开展“为成长点赞、为生命颁奖”活动,设置多元化表彰项目覆盖全体学生。通过多维路径深化新生命教育,徐州市形成师生共长、校园焕新的教育生态,致力于打造全国的“徐州样板”。

    【点评】

    省教育厅润心专班成员王美华(南京审计大学):生命教育通过引导学生珍视自然生命、理解社会生命、滋养精神生命,为学生心理健康构筑坚实根基。通过专用场馆、专设课程、课堂教学、主题活动、综合实践等生命教育,将心理健康融入生命意义的探寻,从根源上塑造学生阳光、坚韧的心理品质,可以在一定程度降低心理危机发生。

    着力营造校家社协同育人新生态

    【案例】江苏南通

    长期以来,南通市坚持将家庭与社会纳入学校育人共同体中,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上力求同心同行。全市568所中小学100%建立家长学校,形成“总校—分校—基层家长学校”三级管理体系,海安市家长学校总校率先出台《家长学校分校考核细则》《家长学员学籍管理制度》等系列制度,通州区完善家校共育“3+1+N”工作机制,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推动网格化家校管理模式。市教育局组织编写《南通市家庭教育指导读本》,分学段推广使用,并开展“润心南通•通城好爸妈成长课堂”,围绕学生沉迷游戏、作业拖延等热点问题推出200万点击量的线上指导课程。家访制度全面落实“十一要”“七必访”“五回避”要求,制作《“老班”话家访》系列指导视频,组织“百名校长、千名班主任、万名教师”家访活动,6万余名教师走进81万余名学生家庭。全员育人导师制覆盖81.6万名学生与6.2万名教师,建立“周周沟通、月月见面”机制。市教育局联合民政部门关爱留守儿童、特困儿童,携手政法系统组建法治副校长队伍,联合卫健委设立15家学生心理健康定点医院,联合文明办开通"96111"心理咨询24小时热线,与公安部门建立平安校园例会制度,与妇联实施“三联合”行动,采集家庭档案、联合走访重点家庭、创建100个家庭教育优秀学校和社区。通过多维联动与资源整合,南通市形成校家社协同育人暖心局面,为学生健康成长绘就“同心圆”。

    【点评】

    省教育厅润心专班成员何欢(南京医科大学):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属于重大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已成为教育人的共识,如何进一步凝聚全社会的共识,真正将工作热情转化为有力举措,推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内涵提升,是未来我们很长一段时间的工作方向与攻坚重点。特别是,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改变父母教养方式、增强家庭环境温度等,这是协同心育的应然之举与必然选择。

    来源:“润心”工作专班

    编辑:王筱

    审核:范文 许南欣

    文⁄王振袢&发表于 江苏
    [我要纠错]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关键词: 5月 25日 全国 大中学生 心理健康
    有价值
    0
    无价值
    0
    猜您喜欢
    最热文章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

    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