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吴县中学17岁高二学生寇程创造“苏超”最快进球纪录,为苏州队以3:0获胜立下头功。5月以来,“苏超”在参赛运动员中占到三成比重的大、中学生也逐渐成为比赛的亮点。
6月29日,2025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以下简称“苏超”)第五轮苏州队与扬州队的比赛,来自苏州吴县中学的高二学生寇程在开场仅1分17秒时就破门得分,创造了“苏超”最快进球纪录。这场比赛,这名17岁小将还在比赛进行到第77分钟时再进一球,为苏州队以3∶0获得本场比赛胜利立下头功。
5月以来,随着“苏超”的持续火爆,在参赛运动员中占到三成比重的大、中学生也逐渐成为比赛的亮点。脱颖而出的不只是寇程,还有一大批像他一样在“苏超”赛场上书写足球梦想的青年。
近日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寇程表示:“通过‘苏超’,让亲戚、朋友、同学第一次关注到了足球赛场上的我。和以往参加的比赛相比,‘苏超’给我的最大收获,可能就是为我提供了一个在更多人面前展示自我的舞台。”
“苏超”的破圈,让参加“苏超”的百余名学生运动员,从原本较为封闭的校园足球体系跃入大众视野。在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院院长王宗平教授看来,“苏超”为这些学生运动员提供了在全民关注的赛场上展示自我、追求梦想的机会,展现了他们充满青春活力,为家乡、为梦想拼搏的形象,由此也让更多人认识、关注、支持学生参与足球活动。王宗平认为,“‘苏超’才是校园足球最终该有的样子”。校园足球培养的人,最终都要能够更好地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寇程在“苏超”一鸣惊人,也让他所在的苏州市吴县中学在全国叫响了足球品牌。这所苏州市的历史名校2022年才首次招收足球特长生(苏州市体教融合市队校办的项目),此次苏州市征战“苏超”的队伍里,有6名队员是来自吴县中学的在校生。吴县中学副校长韦莉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介绍,吴县中学足球队在去年江苏省“省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高中男子组比赛中获得冠军,队员们有着出色的足球技能,同时,学校对他们的文化课学习也有比较高的要求,“我们希望吴县中学的每一名足球特长生都能考上心仪的大学,为自己的足球生涯铺就更美好的前景”。
吴县中学6名学生代表苏州队参加“苏超”,让足球在这所中学成为热议话题。韦莉表示,学校所有的学生都为这6名参加“苏超”的同学骄傲,无论喜不喜欢足球的学生都在为这6名同学加油,足球现在在全校的关注度之高可能是学校足球队去年在“省长杯”上夺冠时都达不到的。
以寇程为代表的足球生的出色表现,已经成为“苏超”赛场猛烈刮起青春风暴的最好体现,他们也成为无数普通学生心目中的偶像。韦莉表示:“对于这样超高的热度,我们还是在反复提醒我们参赛的6名学生,要保持冷静的头脑。比如在寇程创造‘苏超’最快进球纪录之后,我们希望队员们在为寇程的这一进球感到高兴的同时,也能冷静地看到,传球的队员和队友之间的配合也非常重要。”韦莉说:“无论是对足球特长生还是对普通学生,我们一直是把对人的教育摆在首位。让我们很欣慰的是,在‘苏超’赛场上,我们的学生不仅展现出了他们的足球水平,也展现出了他们的自信和团队凝聚力。这样的气质和品格,相信会让他们终生受益。”
南京雨花台中学也是一所因“苏超”的火爆而声名远播的学校。在“苏超”的赛场上,有至少16名参赛队员毕业自这所中学。通过“苏超”比赛画面,南京雨花台中学高中组足球队主教练吴伟看到了如此之多的弟子依然在为足球拼搏,他说,这可能是一名校园足球教练最为骄傲的事情。
“毕业多年,他们已经在各行各业工作,‘苏超’使他们继续在足球场上找到自己的价值,他们成为城市英雄。这是他们的人生价值和人生目标的又一次定位。”吴伟说,“校园足球曾经给了他们迈向自己人生目标的第一个台阶,比如以足球特长生的身份考上大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还能重拾儿时的足球梦想吗?他们甚至可能都已经彻底离开了足球。是‘苏超’,让他们回归了足球,并且又一次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苏超’不同于专业性比赛,参赛的选手都是普通人,可能就是你的同事、同学、邻居。”吴伟说,“赛场上的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城市拼搏、为自己的梦想拼搏”。这更容易引起普通人的强烈共鸣,正如最近很火的那句话,“球员们在场上努力拼搏的样子像极了正在努力生活的自己”。
“苏超”的另一层意义是让更多人体会到了足球本身的娱乐属性。吴伟说,“‘苏超’告诉我们,成绩固然重要,但不是最重要。包括足球项目在内,我们以往更多关注到的是一个运动项目的sport(运动)属性,但实际上,它应该是一个game(游戏)。‘苏超’的火爆,不仅是因为大家踢球踢得开心,而且是因为大家玩得开心。足球就应该是这么简单的。”
“苏超”赛场上既有球员们为城市、为梦想拼搏的激情,它简单、纯粹;也有通过足球找到快乐的娱乐精神,让足球比赛的受关注度从相对专业的圈层扩大到了全民范围。
那些曾经在校园踢球的孩子,因为参与了“苏超”,可能才第一次真正理解了足球。
按照《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足球的育人功能被放在改革推进校园足球发展的首位。这也是王宗平认为,“苏超”才是校园足球该有的样子的原因,“校园足球除了担负为国家选拔培养足球人才的任务之外,更重要的还是作为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的突破口,通过校园足球立德树人。我们想让更多的学生喜欢足球、参与足球,就要让足球回归‘足球就是生活’的本质。足球,其实也是一种能力。”
来源:中国青年报,央广网
编辑:王筱
审核:朱茂勇 许南欣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