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依托青少年足球培养体系,培养“校园系”球员,助力“苏超”积分榜稳居第二。
在目前“苏超”积分榜上,盐城以13分暂居第二,失球数在所有队伍中最少。5场对决中,来自东台市三仓中学的18岁门将李智良和17岁门将严子航共同贡献4场“零封”,让对手颗粒无收。“苏超”开赛以来,已有18名三仓中学在校学生出现在盐城队大名单上,首发阵容中还有6名球员毕业于盐城市明达高级中学。这些“校园系球员”成为球队“硬核担当”,助力盐城队稳居积分榜前列。
“学生球员的亮眼表现绝非偶然,背后是盐城市精心构建、日趋完善的青少年足球培养体系。”盐城市教育局局长郑荣文说,“我市已创建237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数量位居全省前列,为足球事业输送了大量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优秀后备人才。”
“抓好”娃娃:
兴趣启蒙,热爱第一
“决战绿茵,我是球王!”暑假前夕,射阳县港城实验小学第三届“班超”足球交流赛打响。球场上,小球员们奋力奔跑、传球、射门。随着盐城队在“苏超”赛场一路高歌,“混超”联谊对抗赛、“班超”足球交流赛、“园超”足球欢乐赛等各类足球比赛在盐城市各校轮番上演。据港城实小足球教练刘嘉介绍,该校“班超”为期10天,全校31个班级组队,371名队员参赛,共进行61场角逐,累计攻破球门227次。该校探索“兴趣+潜力”模式,将足球纳入课程教学,以社团活动、每天一节体育课为载体,确保每名学生在掌握足球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升体质,享受足球运动乐趣。
射阳县教育局局长周正林告诉记者,该县已创成17所覆盖各学段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我们计划邀请‘苏超’球员担任学校顾问,邀请优秀运动员入驻校园任教,以足球为载体实现育人成才,推动教育发展。”
自2015年被确定为全省首批校园足球试点区以来,盐都区已举办10届“区长杯”校园足球联赛,区域各校制订贯穿整个学年的“校长杯”足球比赛实施方案,形成“校校有规划、班班有球队、天天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格局。同时,该区不断充实发展足球教师队伍,目前全区有专兼职C级足球教练员3名、D级足球教练员14名、E级足球教练员11名。
在完善的“市—区—校—班”四级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以及专业师资队伍的加持下,盐城市足球基础进一步巩固,丰富的足球课程与活动营造了浓厚的足球文化氛围。为推动形成各领域、各年龄段、各群体全覆盖的足球队伍,盐城推出《推动足球改革发展“4个100”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以“4个100”行动为抓手,即建设100片普及型、标准化球场,组建100支水平高、规范化队伍,组织100场覆盖广、品牌化赛事,培育100家分层级、多元化俱乐部,确保全市足球改革发展深入推动、足球工作领导体系健全有力、足球多元发展机制建立健全、足球竞赛体系基本建成。
据盐城市燕舞健身管理有限公司青训部部长柳照奎介绍,近期随着“苏超”火爆,关注足球的家长越来越多,场地预订较之前增长了不少。“我们青训部也相应推出暑期班、周末班和学期班,充分满足孩子的兴趣和需要。”
“育好”苗子:
严选精培,储备人才
日前,在2025年“省长杯”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中,盐城市日月路小学女足队获得小学女子乙组冠军,男足队获得小学男子乙组亚军。
没有职业俱乐部的资源注入,没有高额经费的投入,日月路小学何以突围?“我校积极参与‘市队区办’体系建设,以独创的‘东西校区分轨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校园足球特色之路。”该校副校长孙庆勇说,学校东校区深耕男足、西校区主攻女足,实行学习、训练、生活一体化管理,专项训练课与三级联赛体系扎根日常。“从娃娃抓起的扎实基础,让我们有信心、有底气沉下心来选苗育才。”
依托广泛的校园足球基础和特色学校网络,盐城市多所足球特色学校建立了科学选才机制。以盐城市亭湖区实验小学为例,该校足球社团成立于2023年,以“兴趣启蒙、科学选才、梯队培养”为核心理念,从一年级学生中选拔热爱足球的幼苗,经过科学、严格的测试、选拔,最终由17名男生和10名女生组建队伍,开启系统化训练,为区市级赛事储备人才。
6月28日,在“苏超”盐城主场对战镇江的现场,盐城队队长胡书铭在第66分钟贡献一脚“世界波”,盐城队以1比0领先镇江队,并以此奠定胜局。这一精彩进球成为“苏超”又一名场面。
胡书铭毕业于盐城市初级中学,在校期间,他曾随校足球队在“省长杯”校园足球联赛(初中男子)中贡献6粒进球,助力球队摘得桂冠。2013年,由盐城市教育局、盐城市体育局联合主办,盐城市初级中学承办的足球特色班正式成立。包括胡书铭在内,该班为“苏超”盐城队输出5名球员,该足球班男队教练单昊是此次“苏超”盐城队的技战术教练。
好的足球苗子,离不开学校的深入挖掘和培养。盐城市建立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的科学选才与培养机制。省级联赛、市级联赛、校际交流等各类赛事平台,为青少年球员提供了宝贵的实战机会,加速其成长。
“转少一点,90度”“你们是个团队,要合作”……2022年,以曾任中国女足队主教练水庆霞命名的全国首家“水庆霞名师工作室”落户阜宁县实验初中滨湖校区。该校区随后组建阜宁女足特色班,聘请水庆霞的教练许健担任足球班教练。该校现有女足特色班3个、60名学生,并多次斩获市、县级足球赛冠军。
“谋好”出路:
全链打通,破解难题
随着校园足球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小学阶段参与足球运动人数激增。到了小学六年级和初中阶段,因学业压力、家长观念、足球环境等因素,参与足球运动人数往往出现断崖式下跌。“耗费了四五年心血培养的孩子,刚有点苗头,上初中了,队伍解散了。”孙庆勇坦言,“12岁退役”现象是足球人才培养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青训难有成效。
如何解决?东台市和盐南高新区的探索提供了解题思路。
日前,中国足协新一期U16国家男子足球队集训名单公布,东台市三仓中学16岁小将叶勒阿热斯·吾木尔别克入选,成为今年我省该年龄组唯一入选的运动员。这是继入选U17国家队的球员李智良后,该校走出的第二位“国脚”。
体训荣誉墙上,叶勒阿热斯与李智良一校“双星”的合影,为三仓中学“体教融合”写下生动注脚,也彰显了东台沿海·安贝斯足球俱乐部青训体系的亮眼成果。
安贝斯足球俱乐部成立于2018年,是盐城市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足球俱乐部。俱乐部以东台市第二实验小学为基地,拥有完整的四级梯队编制,打通了小学(东台市第二实验小学)、初中(东台市沿海实验中学)、高中(东台市三仓中学)的升学通道,为球员成长提供了沃土,“18岁前免费培养”的政策也吸引更多热爱足球的孩子前来训练。
据安贝斯足球俱乐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俱乐部有效破解学训矛盾,试点“文化学习+专业训练”的“学训一体”青训体系,探索出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2023年,俱乐部获授“国家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足球特长生成才路径愈发多元。
“破解‘12岁退役’现象,主要原因是我们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在选拔优秀苗子时就和家长谈到孩子未来的发展问题:训练、比赛、学习兼顾,帮助孩子上好大学或进入国家队、省队,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成为全面发展的可塑性人才,让每个选择足球的家庭无后顾之忧。”东台市教育局分管负责人崔新春说。
2021年,在盐城市体育局支持下,盐南高新区引进青少年足球“市队区办”项目,在该区科技园小学建立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为延续培养足球人才,2023年,该区在伍佑初级中学建立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实现足球人才“贯通式”培养。目前,伍佑初中有两个年龄组足球队,市、区每年为每支队伍投入30万元,用于队员学习、生活、训练、参赛。
良好的土壤让梦想的实现水到渠成。“在2025年高等学校体育单招考试中,学校的高三球员全部达线,6名学生已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东台市三仓中学校长曹江说,因为足球,盐城的青少年在绿茵场上“踢”出了人生的精彩和可能。
近年来,盐城市已有数十名优秀足球运动员凭借出色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进入北京体育大学、南京体育学院等高校深造,或签约俱乐部走上职业球员之路,实现“做好人、踢好球、读好书”的育人目标。盐城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好“体教融合”之路,以普及校园足球为根基、完善青训体系为核心、畅通人才成长通道为保障,持续优化覆盖青少年成长全周期的足球教育网络,让足球运动在盐阜大地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切实发挥体育在立德树人、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来源:江苏教育报
编辑:王筱
审核:朱茂勇 许南欣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