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时机,应结合实践,利用红色资源,激发青少年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暑假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利时机。我们应当结合暑期社会实践实际,针对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发青少年的爱国情感与民族自豪感。
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需要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厚滋养。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是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江苏具有悠久的革命传统,红色资源丰富,铸就了伟大的周恩来精神、雨花英烈精神、新四军铁军精神、淮海战役精神等一系列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江苏符号”,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生动教材和独特优势。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要引导青少年在暑假期间走进历史纪念馆,寻访抗战遗址遗迹,在研学中“触摸”革命历史,在红色文化的洗礼中沉淀铭记历史,感受革命先辈们在艰苦环境下坚守信念、勇于牺牲的崇高品格,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勿忘国耻、强国有我”的信念,让红色基因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让珍爱和平的爱国情感代代相传。
重视研学实践,激发爱国情感。开展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延伸学校教育和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它在田埂上的汗水中,在老党员的故事里,在实验室的灯光下,在每一次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要的选择中。要把研学实践贯穿青少年暑期生活,组织青少年亲身感受共和国巨变,增强“四个自信”;引导青少年参观科技馆、科研机构,参与科学实验与科技制作,体验国家科技成就,激发创新热情;鼓励青少年走进乡村,感受新农村的新变化,体会乡村振兴的巨大成果,从而帮助青少年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在研学过程中收获宝贵成长,将爱国主义践行到学习、生活之中。
创新活动形式,提升教育实效。青少年阶段是人生重要的“拔节孕穗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要注重运用创新工具、丰富教育途径,运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青少年通过参与志愿服务等方式,将爱国主义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利用网络平台开展阅读挑战、运动打卡,鼓励青少年制作短视频、手抄报等作品,并通过社交媒体分享研学成果,扩大教育影响力,激励更多青少年在行走中汲取前行力量。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通过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厚植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青少年定能树立坚定理想,铸就高尚灵魂,培养良好品格,厚植家国情怀,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来源:江苏教育报
编辑:王筱
审核:朱茂勇 许南欣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