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省长杯”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男子U19组半决赛,苏州队以5:3战胜南京雨花台中学,展现青春风采,体教融合助力校园足球发展。
7月12日,2025“省长杯”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男子U19组半决赛(第二回合)开战,吴县中学坐镇主场迎战南京市雨花台中学。 (吴县中学供图)
热辣滚烫的“苏超”即将迎来第八轮赛事。随着7月20日第七轮苏州以4∶0大胜镇江,苏州队在小组积分赛的排名升至第五位。有网友不禁调侃:现在只有苏州才有可能打败南通,毕竟只有这两队至今未尝败绩。
玩笑、玩梗之余,人们开始把更多的目光放到绿茵场本身,透过“苏超”思考足球事业的新发展。聚焦苏州队,7位教师、6位高中生、5位苏大学生占据了“绝对主力”,在此前的七轮赛事中也着实在赛场上掀起了青春风暴。同是17岁少年,寇程创造的“苏超”开赛以来最快进球纪录记忆犹新,陆子皓的一记“马赛回旋”又刷屏网络。
当球迷检索足球少年们的成长履历,发现苏州队这6位高中生不仅来自同一所高中的同一个校队,还都来自同一所初中。体教融合新模式下“十年磨一剑”的校园足球,成为“苏超”苏州队的青春密码。
足球很热,小将很燃
7月12日下午4点,暑期静悄悄的苏州高新区吴县中学因一场足球赛事沸腾起来。距离2025“省长杯”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男子U19组半决赛(第二回合)还有半小时,雨依然下个不停,在场上活动热身的足球小将们浑身湿透,但状态如常,仿佛这雨跟他们没任何关系。
“下雨才舒服,凉快!”说话的是吴县中学队7号球员陆子皓的妈妈。当天吴县中学的对手是南京雨花台中学,实力同样不容小觑,包括陆子皓在内的6名“苏超”苏州队球员一起回归校队,陆子皓、赵文锦、左骏杰首发上场。经历1:1战平、点球大战4:2领先,最终吴县中学以总比分5:3获胜,挺进决赛。
近段时间,吴县中学因是为“苏超”苏州队输送最多球员的单位而被大众熟知。事实上,在全国各类校园足球赛事中,吴县中学早已名声在外——在去年的“省长杯”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中赢得高中男子组总冠军;包揽江苏省锦标赛、精英联赛等多项赛事冠军,拿下省内高中足球赛事“全满贯”。再看足球小将,该校足球校队的34名队员有33人获评国家一级运动员,其中周玉铭、陈子凡入选中国足协U16国家队集训队,陈子凡还作为主力队员征战2025年亚足联U17亚洲杯预选赛。
踢“苏超”,吴县中学的小将们同样表现抢眼。6月29日第五轮苏州对阵扬州,24号寇程创造了1分17秒的“苏超”最快进球纪录,到77分钟又在弧顶一脚打门,实现“梅开二度”。如把这两次进球时间线拉长,还能发现给寇程传球的都是25号陆子皓,加上校队队长陈开忠、门将郭昊等,日复一日在一起训练的他们默契度可见一斑。7月20日对阵镇江,王飞、边禹豪接连进球后,寇程抓住单刀机会精准将球打进,随后陈开忠禁区内造点并由自己主罚命中,将比分定格。
“从浒墅关中心小学一年级踢到现在,相比同龄孩子确实辛苦一些。记得有一次集训时摔断了锁骨,养了几个月,当时心疼坏了。但他对足球是刻到骨子里的喜欢,我们家长更多的是支持。”寇程爸爸笑说,这段时间他们“家属后援团”都感到激动和兴奋,“苏超”给孩子们创造了这么好的一个展示平台,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了足球。
正如寇爸爸所言,足球的旋风已从“苏超”赛场吹到场外。校园联赛期间,吴县中学操场两侧看台坐得满满当当,有带着各式加油工具的球员亲友团,有一边讨论暑假作业完成进度一边呐喊助威的同学,更多的是专程从各地赶来看球的社会大众。赛事结束后,他们围着小将们,要签名、拍合照、加油鼓劲,久久不愿散去。正应了网友那句话——不论哪个城市赢了“苏超”,最终都是足球赢了。
“你们一定要采访他们”
“12岁退役”即青少年球员在12岁左右小升初阶段退出系统化训练,是当前足球青训的一个普遍痛点。吴县中学的小将们是如何迈过这道坎的?
“这个问题你们一定要采访他们!”顺着“家属后援团”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了主席台上边观赛边交谈的两人,“左边是严校长,右边是王校长,孩子们能走到今天多亏了他俩!”家长们你一言我一语补充信息,一个有关校园足球的故事渐渐被拼凑还原。
“严校长”是苏州高新区实验初中集团原党委书记、总校长严建春,“王校长”是苏州市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王建军,曾任苏州市体校副校长。时间指针拨转回2019年,“严校长”与“王校长”一拍即合,推动两校创立“体教融合,市队校办”项目,面向苏州大市招收具有一定足球专业能力的小学毕业生。此后,又在苏州市、苏州高新区两级教育、体育部门支持下,成功打通“体教融合”初中升高中升学通道。2022年,两校“体教融合”培养的首批初三足球队,整体升入四星级高中吴县中学,成为苏州校园足球的一个里程碑时刻。
陆子皓就是第一批“吃螃蟹”的小将。因为从小热爱,陆子皓小学二年级开始在各类足球俱乐部训练,中途还转学到了盘溪中心小学。“转校时,家里就有反对意见,到小升初矛盾爆发,进不进俱乐部十分纠结,刚巧遇到新区实验和市体校合作办学,考上了!”陆妈妈回想起当时的决定依然觉得庆幸。在之后的六年里,陆子皓课上学习、课后训练比赛,学业没有丢下,热爱的足球还一直在脚下。
“教育和足球之间,首先是教育,然后是足球。”严建春告诉记者,他和“王校长”一开始就达成共识:“体教融合”模式和体校模式有区别,和俱乐部梯队有区别,更和之前的校园足球有区别,要走出第四条路——体校和普通初高中相结合,各司其职、各展所长,找到对球员发展最有利的培养方式。双方共同组建了招生团队,一方负责体育专业考核,一方负责学业成绩和综合素养考核。队伍进校后,体校教练一起驻校,但学生不集中在一个班级,而是分散到各个平行班。
在严建春看来,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决定。“一支球队的球员,放在一个班集中训练优势很明显,但就成了体校模式的翻版。分散到各班级,和同学一起学习生活,面临训练的挑战、学习的挑战、和同学相处的挑战等,可以确保足球运动员的思维不是单一的,这样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绿茵场上快速准确决策。”
如今回过头来看,两位“校长”都觉得:这条路走对了!尤其推动了整建制升学的“通道工程”,化解了升学造成的球员流失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练也会一起“升”到高中。也保证了青训体系的延续性、稳定性。于足球特长生而言,未来也有了多种选择,可以进入职业足球俱乐部,亦可报考高水平运动队和足球单招考试,甚至进入国内顶级体育学府。
校园足球,还有不少路要走
高校招录正当时,紧张备战新一轮赛事的“苏超”苏州队传出好消息,吴县中学的陈开忠、陆子皓、赵文锦3名小将正式被苏州大学录取了。
“训练落下的课程,训练结束后我会快速吃饭、洗澡,晚自习再找老师补课,有崩溃过但从没有想过放弃。”刚过17岁生日的陆子皓说,这是最好的生日礼物,他要带着教练、老师们的鼓励和期待,在更高平台上挥洒对足球的热爱。“如果可以,我还想当足球特长生的班主任!”陈开忠、陆子皓、赵文锦的高中班主任陆陈晨用“省心”来形容足球特长生们。
作为“体教融合”苏州模式培养的首批球员,透过小将们的经历,亦可以管窥苏州校园足球的当下与未来。眼下,“严校长”已退休,“王校长”也到了其他岗位,但两校“体教融合”的制度得以延续发扬。苏州高新区实验初中、吴县中学今年将分别迎来第7批、第4批足球特长生;苏州高新区在33所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5所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的基础上,还大力推进足球“摇篮工程”,即从娃娃抓起,通过鼓励幼儿园优化户外足球场地、完善足球管理制度、开展幼儿足球教科研活动等举措,加快幼儿足球普及。
苏州是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事实上,不仅苏州高新区,苏州各个板块围绕校园足球发展无不谋深计远。眼下,苏州全市已建成364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40所足球特色幼儿园。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中、园区、苏州高新区等已基本完成足球特长生6所小学、3所初中、1所高中的“631”布局。明年,苏州还将承办全球最高水平的中学生足球赛事——国际中体联足球世界杯。
“苏州校园足球向好向上发展趋势明显,但要迈上更高台阶、更高能级,还有不少路要走,这是一个长期工程。”有着10年校园足球带队经验的苏州市教育局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处长姚立介绍,近年来苏州通过顶层制度创新和体教深度融合,基本构建起了覆盖全学段、贯通普及与提高的校园足球生态体系。眼下正针对一些难点瓶颈问题寻求突破。比如壮大专业教练队伍,作为全省首个落地体育教练员岗位的城市,去年苏州招聘了多名退役运动员担任学校教练员;比如高中升大学的通道问题,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大学等高校积极参与全国及省内大学生足球联赛,为优秀足球特长生提供继续深造机会,苏州城市学院正抓紧申办足球学院。
可喜的是,“苏超”给校园足球狠狠“添了一把火”。“它真正密切了足球和生活的关联,这种全民热度是值得珍惜的。”姚立认为,未来的城市联赛一定是以城市的精英球员为主的。城市培养孕育了这些“城市英雄”,他们对这座城市有依赖感,也会更愿意留下来反哺它。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王筱
审核:朱茂勇 王素娟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