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桥上的花会自己‘喝水’,电梯旁的椅子能给手机充电”7月24日,春江新城暑托班的30余名小朋友在延陵荟公益组织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家门口的雨花数据线公园,开启了一场“发现身边科技”的研学之旅。...
“原来桥上的花会自己‘喝水’,电梯旁的椅子能给手机充电”7月24日,春江新城暑托班的30余名小朋友在延陵荟公益组织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家门口的雨花数据线公园,开启了一场“发现身边科技”的研学之旅。这座开园不到三个月的“高线公园”,通过孩子们的童真视角,展现出民生工程背后的智慧与温度。
“数据线”名字的秘密:步道串起生活圈
“为什么叫数据线公园呀?”面对讲解员的提问,8岁的王宇铭第一个举手:“因为旁边是数字大道,我妈妈上班路过这里!”在孩子们的笑声中,讲解员指着蜿蜒的红蓝步道揭晓答案:“没错,还有就是从空中看,这条步道像蜿蜒的数据线一样,把商场、医院、学校、居民区都连起来了!”
小朋友们走上公园的高线段,果然发现步道如彩色丝带般穿梭于楼宇之间。“原来这里不仅是公园,还是一条‘快捷通道’!”10岁的殷陈哲恍然大悟。讲解员补充道:“设计时我们特意设置了高线桥,既节省空间,又提高了通行效率。”
会“喝水”的花箱与能充电的座椅:科技藏在细节里
步道两侧的月季花丛中,王喜彤同学发现了隐藏的白色细管。“这是滴灌系统,像给植物装了个‘自动水杯’!”讲解员的解释让孩子们齐刷刷趴在栏杆上观察。王宇铭歪着小脑袋问:“那环卫叔叔是不是不用顶着太阳浇水啦?”得到肯定答复后,一旁的居民王女士听了后感慨:“现在草都会自己喝水,科技真厉害!”
穿过光影长廊,孩子们被环形座椅旁的无线充电区吸引。王梓淇小朋友将电话手表放上去,屏幕立刻亮起“充电中”。“这里还有‘智慧里程碑’,人脸识别后能记录运动数据,不想走路还能用蓝牙放音乐!”讲解员话音刚落,殷陈哲兴奋地插话:“我上次看到有只小狗趴在草地上‘听歌’!”
AR拼图与原始人动画:历史在指尖“活”起来
从桥上下来,讲解员带大家来到了公园沿途景点之一——“生命引力场”。这个室内科技互动“博物馆”,可以带孩子们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也是周边居民在炎炎夏日里的“避暑胜地”。在现场,互动屏前围满了小脑袋。当王梓淇同学拼完蒸汽机电子拼图时,屏幕上突然驶出一列鸣笛的火车,引来阵阵惊叹。“这里能看到人类怎么钻木取火、发明火车!”王紫沐踮着脚点击屏幕,原始人劳作的动画让她瞪大了眼睛。讲解员介绍,公园通过科技将人类文明进程“装”进触摸屏,孩子们边玩边学,历史课变得生动有趣。
路过雨花城市公园的儿童乐园,孩子们更兴奋了。“我经常来玩滑梯和挖沙子,但不知道公园里还有这么多高科技!”9岁的刘雨欣拉着同伴的手直蹦跶。
民生工程暖人心:家门口的幸福“升级”
研学最后,孩子们在“雨核光环”前合影留念。据介绍,这座南京首座“高线公园”,自5月1日开放以来,已成为周边居民的生活必需品——晨练的老人用智慧里程碑记录运动量,遛娃的家长在儿童乐园解放双手,年轻人则喜欢坐在无线充电区听音乐。
“科技不是冷冰冰的,而是要让生活更方便。”讲解员的话道出了公园的设计初心。据介绍,公园建设时充分听取居民意见,沿线分布有儿童乐园、自助售货机,并采用滴灌、太阳能照明等低碳技术,既美观又实用。
从“数据线”步道的巧思,到会“思考”的智慧设施,再到AR屏里的历史课堂,这场由孩子们主导的研学之旅,让家门口的公园从“打卡地”变成了“第二课堂”。正如春江新城居民李奶奶所说:“以前觉得高科技离我们很远,现在走两步就能碰到,这才是真正的民生实事!”雨花数据线公园用科技与温情,为南京的夏日增添了一抹亮色。
摄影 剪辑 林品闻 刘昕雨
通讯员 王静怡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徐媛园
校对 潘政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