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超”联赛推动校园足球发展,融合体教融合,打造特色路径,培养青少年足球人才。
这个夏天,被称为“苏超”的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为球迷带来很多绿茵场上的快乐。除了成人球赛引人关注外,“苏超”也点亮更多孩子足球梦。上周,被誉为“苏小超”的2025年“省长杯”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高中男子组冠亚军决赛进行角逐,这场“校园足球”的青春对决引来2.8万人观赛。校园足球体教融合,江苏探索出怎样的发展路径?
8月6日晚,在2.8万名观众的呐喊声中,来自苏州的吴县中学球队以总比分5:3逆转海安博文中学球队,卫冕“省长杯”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高中男子组冠军。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赛事首次在高中组引入主客场制,两回合决赛总进球数达8个,赛事职业化运作的背后,是江苏校园足球历经十年搭建的赛事体系。苏州高新区教育工委原委员严建春曾长期参与校园足球建设,赛后他激动地说:“我为孩子们感到骄傲,我们为此准备了十二年,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为此做准备。”
江苏省“省长杯”自1997年启动以来,明确将校园足球定位为“育人的系统工程”。多年来,江苏大力推行校园足球体教融合,各地区探索出富有成效的路径:南京市雨花台区打造“体教融合+职业俱乐部”模式,与南京大学、南京城市足球俱乐部签订三方合作协议,共同提升球员竞技水平;南通市则采取“市队校办”模式,将区域内优秀苗子集中到特定学校,并聘请专业教练进行系统化培养;南京市长江路小学构建了完善的足球育人体系,确保每周都有足球课程,定期举行班级联赛。学校校务委员赵昌竹表示,校园足球不可能把每个人都培养成职业运动员,更重要的是作为学校体育的突破口,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性工程。
江苏体育健康产业研究院院长王家宏介绍,如今江苏已经拥有2785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省每年举办超20000场校园比赛,居全国前列。“江苏校园足球是政府高度重视,校园足球校的普及占到全国6%多,现在苏超更是一个火爆的现象。参加苏超以后,(他们)变成小朋友们追捧的对象,“苏超”带动“苏小超”的建设。”王家宏说。
“苏超”带火“苏小超”,“苏小超”成就“苏超”。据统计,2025年“苏超”516名球员中,来自教育系统的球员占到53.3%,其中在籍在读学生球员达217名。为了让“足球苗子”持续成长,江苏各地还打通升学通道,有效缓解了困扰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的“12岁退役”难题。南通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处长朱小莉介绍,本届“苏超”中,已有至少10位队员被高等院校录取。
目前,江苏部分地方正探索“3+4贯通式培养”模式——学生在中学或体校完成3年学习后,经考核合格可直升高校进行本科阶段学习,以此构建校园足球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王筱
审核:朱茂勇 许南欣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