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 页 > 招聘会>正文

    江南大学海交会之国家级青年项目人才(线上)交流对接会

    :2025年01月03日
    高校人才网

    江南大学参加海交会之国家级青年项目人才(线上)交流对接会,欢迎海内外青年科技人才、应往届博士毕业生、具有博士学位的社会在职人才、博士后出站人员等报名参会,与江南大学线上交流。

    江南大学参加海交会之国家级青年项目人才(线上)交流对接会,欢迎海内外青年科技人才、应往届博士毕业生、具有博士学位的社会在职人才、博士后出站人员等报名参会,与江南大学线上交流。

    活动时间2025年1月9日(周四)全天

    活动形式RPO线上对接会

    报名通道:点击立即报名→http://bm.gaoxiaojob.com/vm/Q6Wap80.aspx

    活动咨询人才报名后请务必微信添加客服老师,便于掌握最新活动及招聘信息。

    江南大学坐落于太湖之滨、长三角经济区几何中心江苏无锡,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学校现有理、工、农、医、文、法、经济、管理、教育、艺术、交叉等11个学科门类。建有9个博士后流动站,1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类别,3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以及2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19个学科入选“2024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连续六年蝉联世界第一,“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排名世界第二,“生物工程”学科排名世界第三。农业科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临床医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计算机科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微生物学、社会科学总论等11个学科为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其中化学学科跻身世界前1‰,农业科学跻身世界前1‱。

    一、招聘对象

    (一)杰出人才

    杰出人才应为拥有良好学术声誉与学术领导能力、研究领域处于世界学术前沿、具有世界一流学术水平的专家学者和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的战略人才;或所从事学科、专业领域内的学术大师等。身体健康,能很好地履行约定的工作职责。

    (二)领军人才

    领军人才一般应取得博士学位,在高校、科研机构或企业研发机构有正式教学或科研职位,具有本学科扎实的专业知识、深厚的学术造诣、前瞻的学术视野。近五年,在本学科、专业领域已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标志性研究成果,其学术成就、贡献和影响力在人才群体中获得过国家层面肯定,并且能够作为核心人物凝聚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攻关能力强的教学科研队伍。理工科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文科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

    (三)青年拔尖人才

    青年拔尖人才一般应取得博士学位,在高校、科研机构或企业研发机构有正式教学或科研职位。在所从事学科、专业领域内崭露头角,已获得较高学术成就或同行专家公认的科研成果,具有创新发展潜力和一定社会影响力的青年人才。理工科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文科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

    (四)优秀人才

    1. 高校、科研院所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理工科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文科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副高级及以下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7周岁;近五年业绩应高于我校同学科相应岗位平均水平。

    2. 高校、科研院所博士、博士后,研究成果较为突出,且在所从事学科、相关领域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年龄一般不超过37周岁。

    优秀人才根据学科发展需求,承担相应教学科研任务。

    (五)其他专业技术岗位急需人才

    取得博士学位,从事计算机与大数据、信息类、大仪平台教辅、编辑类、图书类、医师类、建筑类等其他专业技术岗位急需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37周岁。

    (六)全职博士后

    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博士学位获得时间一般不超过3年。

    二、人才待遇

    根据应聘者的学术水平与发展潜能,学校为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及青年拔尖人才提供优厚薪资待遇,具体一人一议;同时在条件建设经费、购房补贴与安家费、科研平台搭建、研究团队人员引进等方面提供相应的政策与待遇。

    博士后人员实行基本年薪制。

    三、政策支持

    (一)人才项目及补贴支持

    1. 优先推荐申报江苏省“双创计划”“江苏特聘教授”等省级人才项目,如入选,省财政给予相应的经费资助。

    2. 优先推荐申报无锡市“太湖人才计划”,如入选,无锡市给予10-1000万元的项目经费资助。

    3. 根据无锡市《关于更大力度支持优秀青年人才来锡发展的十项措施》《“太湖人才计划”人才分类认定实施办法》《“太湖人才计划”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实施办法》《无锡市高层次人才宜居保障实施办法》,符合条件者,可申请相关补贴。

    (二)其他

    1. 对全职引进至蠡湖校区、东氿校区和霞客湾校区的人才,符合条件者,可按学校规定纳入相应事业编制。以校聘二类(人事代理)引进的,后续达到学校进编要求,且符合上级规定的进编条件,可办理进编手续。

    2. 对全职引进至蠡湖校区的人才,符合条件者,可申请蠡湖校区周转房。对全职引进至东氿和霞客湾校区的人才,符合条件者,可申请对应租购房补贴。

    江南大学2024-2025年师资招聘岗位信息汇总表

    序号

    学院(单位)

    岗位类别

    应聘人员学术背景或研究方向

    1

    食品学院

    学科带头人/团队成员

    (共12人)

    食品科学与工程(交叉):

    1.食品计算;2.食品感知;3.食品生物合成

    食品营养与健康:

    1.蛋白质科学;2.油脂科学;3.碳水化合物科学;4.食品微生物资源;5.特殊食品与配料;6.特需食品与装备;

    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真实性溯源

    2

    生物工程学院

    学科带头人

    (6人)

    轻工技术与工程:

    1.微生物代谢与细胞工厂;2.合成生物学与未来食品;3.蛋白质工程与生物催化;4.糖生物工程与生物材料;5.微生物组学与酿造工程;6.生物过程工程与反应器

    生物工程:

    1.合成生物工程;2.蛋白质设计与再造;3.基因编辑与人工细胞工厂;4.微生物细胞与环境互作;5.合成生物制药

    团队成员

    (14人)

    3

    设计学院

    团队成员

    (13人)

    工业设计:

    1.工业设计/产品设计;2.交互与体验设计;3.智能产品设计与工程实现;4.AIGC辅助工业设计

    产品设计:

    1.智能产品开发;2.智能交互设计;3.设计管理和战略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

    1.视觉文化与形象传播;2.图形与文字设计;3.多维视觉信息设计

    环境设计:

    1.智能建造和计算设计;2.建筑结构设计;3.城乡规划设计与理论;4.景观或室内设计理论

    公共艺术:

    1.雕塑和装饰艺术;2.建筑和景观设计;3.数字艺术和计算机技术

    4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科带头人/团队成员

    (共4人)

    纺织工程:

    1.先进纺织加工技术;2.纤维材料与工程

    轻化工程:1.纺织化学

    5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团队成员

    (12人)

    化学工程与技术:

    1.新型多孔材料及绿色分离技术;2.化学、材料、生物催化、环境、能源;3.精细化工产品工程、连续流化工技术、表界面化学工程;4.催化反应工程、无机催化材料(如分子筛)等;5.面向应用的光响应非碳主链聚合物

    材料科学与工程:1.天然大分子及生物胶体(软物质)

    6

    物联网工程学院

    学科带头人/团队成员

    (共6人)

    控制科学与工程:

    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智能控制装备与系统;3.过程控制与智能工厂;4.智能机器人与自主无人系统;5.新型感知技术与物联网

    电气工程:

    1.电机驱动与智能装备;2.电源变换及电力系统分析;3.新能源发电与储能技术;4.综合能源系统与能源互联网

    智能科学与技术:

    1.智能系统与工程;2.智能交叉;3.人工智能应用

    7

    环境与生态学院

    团队成员

    (6人)

    环境科学与工程:

    1.地下水卤代有机污染物原位修复/新污染物跨介质迁移转化/农田系统减污降碳

    2.环境功能材料/大气污染控制/环境催化

    3.高级氧化技术/水处理膜改性与制备/化学催化材料制备

    8

    机械工程学院

    学科带头人/团队成员

    (共10人)

    机电一体化技术:

    1.机电一体化技术;2.新型传感与智能感知技术

    机械工程:

    1.微纳制造、增材制造技术与装备;2.智能机电装备、机器人技术;3.高端装备界面科学与技术、结构强度与界面性能设计;4.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轻工技术与工程:

    1.包装技术与系统;2.生物质/功能性材料;3.轻工装备智能制造

    9

    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

    学科带头人/团队成员

    (共20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计算机系统结构;2.计算机应用技术;3.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4.机器学习与计算智能;5.人工智能交叉应用

    软件工程:

    1.智能软件理论与方法;2.智能软件系统与工程;3.领域软件工程与工业软件;4.媒体网络软件与安全

    10

    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科带头人

    (2人)

    马克思主义理论: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党的建设;3.思想政治教育;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5.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

    中国史

    1.中国近现代史;2.改革开放史;3.文化史

    团队成员

    (5人)

    11

    无锡医学院(转化医学研究院)

    学科带头人/团队成员

    (共5人)

    基础医学:

    1.心血管研究;2.天然免疫系统机制研究;3.血液肿瘤致病机理;4.代谢性疾病病理机制;5.药物制剂在基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1.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2.营养与食品卫生学;3.卫生毒理学;4.环境卫生学

    护理学

    人工智能与医学

    12

    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

    学科带头人/团队成员

    (共3人)

    药学

    生物学

    13

    商学院

    学科带头人/团队成员

    (共3人)

    管理科学与工程:

    1.智能预测技术;2.智慧供应链;3.绿色低碳社会治理;4.食品安全工程

    工商管理:

    1.智能财务;2.中国式领导力与组织管理;3.品牌战略与管理创新

    应用经济学:

    1.金融科技与风险管理;2.产业经济与政策研究;3.国际经济与贸易

    14

    理学院

    学科带头人

    (2人)

    光学工程:

    1.光电信息工程;2.光谱检测;3.光子学与光电子技术;4.光学成像

    物理学(光学方向):

    1.微纳光子学;2.计算光学;3.凝聚态物理

    团队成员

    (2人)

    光学工程:

    1.光子学与光电子技术;2.光电信息工程;3.光电器件及应用

    理学院

    学科带头人

    (2人:基础数学1人,其他方向1人)

    基础数学:

    1.代数学;2.数论与代数几何;3.微分几何与拓扑;4.调和分析与复分析

    其他:(应用数学、计算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1.数值计算方法;2.机器学习与最优化算法;3.生物数学;4.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15

    人文学院(教育学院)

    学科带头人/团队成员

    (共3人)

    教育学:

    1.教育与发展心理学;2.教育史;3.教育技术学(人工智能教育方向);4.(中小学)工程教育

    中国语言文学:

    1.文艺学;2.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3.现当代文学(含戏剧影视学)

    音乐与舞蹈学:

    1.音乐作曲、合唱与音乐理论研究;2.舞蹈理论研究与实践指导

    16

    外国语学院

    团队成员

    (4人)

    国别研究

    翻译学:1.人工智能翻译

    涉外法学:

    1.国际公法;2.国际私法;3.国际经济法

    17

    法学院

    学科带头人/团队成员

    (共3人)

    法学:

    1.刑法学;2.刑事诉讼法学;3.民事诉讼法学;4.其他法学学科

    社会学:

    1.社会工作;2.社会学

    18

    集成电路学院

    学科带头人

    (1人)

    1.集成电路设计

    2.电子封装技术

    3.宽禁带半导体器件与电路

    4.传感器设计及应用

    5.微电子材料与器件

    团队成员

    (3人)

    19

    智能制造学院(君远学院)

    学科带头人/团队成员

    (共8人)

    1.控制科学与工程

    2.机器人工程

    3.机械电子工程

    4.计算机与人工智能

    20

    数字科技与创意设计学院

    学科带头人/团队成员

    (共7人)

    1.智能交互设计、工业设计、人工智能与大语言模型开发、人因工程、计算机认知科学、计算机视觉图形处理、用户研究与数据分析、用户体验测试分析及对于设计应用的编程开发;

    2.数字媒体技术、虚拟引擎开发与应用、数字建模、AIGC辅助设计;

    3.智能可穿戴、功能(智能)服装设计、服饰文化与数字化。

    21

    纤维工程与装备技术学院

    团队成员

    (2-3人)

    控制科学与工程:

    1.飞行器动力与控制;2.新型感知技术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1.飞行器总体设计;2.空气动力学;3.飞行器结构与复合材料

    能源动力:

    1.航空发动机工程;2.航天动力工程;3.清洁能源技术;4.储能技术

    纤维材料与工程:

    1.高性能纤维设计制备与性能表征;2.高性能纤维及其集合体成型技术

    22

    体育部

    团队成员

    (3人)

    1.体育教育学

    2.运动训练学

    重点项目:足球、羽毛球

    备注:应届毕业生各学历阶段均为体育类专业者优先;国家一级及以上运动员优先。

    江南大学2024-2025年全职博士后招聘岗位信息汇总表

    编号

    所在团队名称

    合作导师姓名

    合作导师所在单位

    研究方向

    工作任务

    需求人数

    1

    功能食品与营养健康团队

    陈卫

    食品学院

    功能食品与营养健康

    1.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食品功能因子的高通量挖掘;

    2.解析食品功能因子的作用靶标,探索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潜在应用;

    3.设计和执行实验,验证大数据分析的预测结果;

    4.撰写和发表高质量的科研论文,参与学术交流和合作;

    5.协助指导实验室的研究生和本科生。

    1

    2

    功能食品与营养健康团队

    陈卫

    食品学院

    食品功能因子挖掘与靶向递送

    1.新型食品功能因子挖掘;

    2.功能因子稳态化靶向递送载运体系构建;

    3.撰写和发表高质量的科研论文,参与学术交流和合作;

    4.协助指导实验室的研究生和本科生。

    1

    3

    食品物理加工技术与装备团队

    范大明

    食品学院

    食品加工技术与装备

    招收具有机械自动化及工程技术背景,擅长结构设计、软件编程以及工程制图,有食品装备设计制造项目参与经历者优先;

    1.负责食品加工装备的设计及优化工作,包括装备图纸绘制、关键技术攻关等;

    2.负责装备环境适应性预测及试验,包括但不限于力学特性及电磁兼容性;

    3.负责装备软件设计与编程,熟练使用FPGA和单片机进行程序编写。

    1

    4

    食品营养与免疫调控团队

    匡华

    食品学院

    食品营养与免疫调控

    1.微量元素的纳米手性改造;

    2.手性微量元素的营养效应;

    3.手性微量元素的免疫调控;

    4.免疫应答调控过程分析。

    2

    5

    乳品加工与营养健康团队

    刘小鸣

    食品学院

    乳品加工与营养健康

    1.主要从事乳品科学与营养方向的研究;

    2.协助申请科研项目,积极申请博士后基金、国自然青年项目等课题;

    3.协助合作导师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开展研究工作。

    1

    6

    食品检测技术与装备团队

    谢云飞

    食品学院

    食品加工过程在线监测关键技术及设备开发

    1.光谱检测设备开发;

    2.图像识别技术、模式识别、算法开发等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3.食品在线检测关键技术及装备开发。

    2

    7

    生物界面与生物检测团队

    胥传来、孙茂忠

    食品学院

    生物界面与生物检测

    1.食品加工过程风险识别;

    2.食品加工过程风险控制;

    3.免疫快速检测试剂创制;

    4.免疫快速检测装备创制。

    4

    8

    食品安全与健康风险评估团队

    徐丽广

    食品学院

    食品安全与健康风险评估

    1.食品有害物的形成机制分析;

    2.食品污染物的赋存形态分析;

    3.食品污染物的转化过程分析;

    4.食品污染物对健康风险评估。

    2

    9

    分析食品安全学研究团队

    严秀平

    食品学院

    污染物分析

    1.建立典型新污染物环境地球化学过程定量分析新技术和新方法;

    2.建立典型新污染物环境地球化学过程可视化新技术和新方法;

    3.阐明典型新污染物跨介质迁移和转化过程和机制。

    2

    10

    食品功能因子创制与应用团队

    赵伟

    食品学院

    食品生物技术与营养健康

    食品功能因子开发、功效评价与机制解析。

    1

    11

    食品功能因子创制与应用团队

    杨瑞金

    食品学院

    食品生物技术

    乳糖转化酶的构建、进化及其在乳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1

    12

    乳品加工与营养健康团队

    周鹏

    食品学院

    乳品加工与营养健康

    1.主要从事植物蛋白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合作导师共同制定研究计划并完成博士后任务;

    2.协助申请科研项目,积极申请博士后基金、国自然青年项目等课题;

    3.协助合作导师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开展研究工作。

    1

    13

    健康主食加工与保鲜创新团队

    朱科学

    食品学院

    面制主食加工及品质调控

    1.协助合作导师开展横向项目和课题,进行技术落地转化;

    2.协助合作导师指导研究生、本科生课题;

    3.撰写并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基金、博后基金等纵向项目;

    4.参与实验室日常事务管理;

    5.协助或独立发表高水平论文。

    1

    14

    心血管研究室

    马鑫

    无锡医学院

    心血管研究方向

    1.能够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并撰写、发表科研论文;

    2.申请科研项目基金;

    3.完成研究室团队统一分配的工作;

    4.具有流行病学与统计学、基础医学、药学、生物信息学、结构生物学相关专业或心血管、肠道菌群研究方向背景者优先。

    2

    15

    精准基因组医学研究室

    陈建欢

    无锡医学院

    微生物与宿主互作;遗传学

    1.从事微生物与宿主互作或遗传学的实验或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研究;

    2.发表至少3篇以江南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的SCI论文;

    3.申请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以上。

    3

    16

    感染与修复药理研究室

    孙海建

    无锡医学院

    代谢性与炎性疾病发病机制及药物干预

    1.能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并撰写、发表科研论文;

    2.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博士后项目;

    3.积极主动完成合作导师和科研团队统一分配的工作;

    4.协助实验室管理和指导研究生。

    1-2

    17

    肝脏糖脂代谢紊乱与干预研究室

    方飞

    无锡医学院

    天然活性小分子在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进程中的靶标筛查及干预机制

    1.协助合作导师开展糖脂代谢紊乱相关疾病分子靶标筛查

    及干预机制的科研工作,并独立撰写、修改及发表科研论文;

    2.申请国家、省部级博士后相关科研项目基金;

    3.参与实验室日常管理及研究生培养。

    1

    18

    天然免疫实验室

    刘映

    无锡医学院

    天然免疫影响生命体发育和疾病发生的机制

    1.取得生物医学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

    2.有较好的学术业绩和科研潜质,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综述除外);

    3.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及生物学或基础医学研究能力,有代谢生物学、肿瘤生物学研究基础的优先,或具有丰富的细胞生物学经验者优先;

    4.热爱科研,具有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1

    19

    食品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

    刘龙

    生物工程学院

    合成生物学与食品生物制造

    1.具有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或发酵工程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2.具有蛋白质计算设计、生物信息学、酶工程等相关背景或工作经验的博士优先;

    3.工作认真负责,追求学术创新与严谨专业的学术态度及攻克难题的信心和能力;

    4.引进后主要从事微生物代谢调控以及合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

    3

    20

    生物资源工程团队

    张梁

    生物工程学院

    活性物质生物制造、发酵过程工程相关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及应用技术开发

    依托团队完成相关科研工作,主要为合成生物学方向,围绕未知途径解析、底盘微生物构建、生物催化工艺等。并协助指导组内相关方向学生的课题工作。

    2

    21

    智能与合成食品发酵研究室

    夏小乐

    生物工程学院

    未来发酵食品绿色智能制造、健康功能因子的合成生物制造

    1.基于系统生物学与进化生物学解析传统发酵食品核心微生物互作机理,开发风味强化和危害物定向减控及智能装备技术,构建智能酿造全过程控制与监测新体系。

    2.基于系统代谢工程、酶工程等合成生物学技术构建高效细胞工厂实现脂肽、血清素、维生素等健康功能因子的绿色生物制造。

    3.积极申报基金,参与合作导师相关项目申报、课题进展汇报等工作。

    2

    22

    化学与生物协同催化实验室

    周涛

    生物工程学院

    数据驱动复杂催化体系的数学建模与理性设计

    1.电/酶协同催化一碳转化体系的构建;

    2.数据驱动体系的数学建模;

    3.限速酶的定向改造;

    4.自动化合成平台的开发。

    1

    23

    食品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

    周景文

    未来食品科学中心

    合成生物学

    1.植物天然产物合成代谢途径解析及其在微生物中的重构;

    2.微生物合成异源代谢产物过程中关键酶的挖掘与理性改造;

    3.微生物合成维生素过程的代谢过程解析与调控;

    4.具有特定功能蛋白的理性设计与高效异源表达。

    4

    24

    食品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

    方芳

    未来食品科学中心

    传统发酵食品先进制造

    1.传统发酵食品(酱油、白酒等)发酵机理研究;

    2.食品发酵体系微生物群落互作关系与发酵调控。

    1

    25

    食品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

    张娟

    未来食品科学中心

    酶工程、代谢工程、生物信息学

    1.协助课题组完成在研项目;

    2.积极申请博士后项目;

    3.发表高水平论文;

    4.协助课题组指导学生。

    2

    26

    心血管研究室

    马鑫

    无锡医学院

    心血管研究方向

    1.能够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并撰写、发表科研论文;

    2.申请科研项目基金;

    3.完成研究室团队统一分配的工作;

    4.具有流行病学与统计学、基础医学、药学、生物信息学、结构生物学相关专业或心血管、肠道菌群研究方向背景者优先。

    2

    27

    肿瘤代谢课题组

    陈永泉

    无锡医学院

    前列腺癌靶向药物研发

    1.前列腺癌生物标志物挖掘及机理研究中生信手段的开发;

    2.靶向药物筛选及验证实验的进行;

    3.帮助合作导师指导培养研究生;

    4.实验室的日常管理维护工作。

    1

    28

    服务与体验设计

    鲍懿喜

    设计学院

    设计社会学、服务与体验设计

    1.开展AI时代服务与体验设计理论、方法的前沿研究;

    2.参与科研项目申报与执行,撰写高水平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

    3.协助指导研究生,组织学术研讨与交流活动;

    4.组织或参与设计实践项目。

    1

    29

    未来城市研究

    朱蓉

    设计学院

    零碳城市规划与零碳建筑设计

    绿色乡村与生态景观设计

    城市家具系统设计

    1.申报、参与科研课题及设计项目:

    2.发表高水平论文;

    3.协助团队日常管理和研究生培养。

    1

    30

    智能交互与体验设计团队

    胡伟峰

    设计学院

    智能交互设计、工业设计

    1.计算机等相关专业背景,熟悉软硬件智能交互相关技术,负责技术实现。

    2.针对智能家居、装备、交通工具等开展技术和设计交叉研究。

    3.积极申报国自科、国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博士后基金等课题。

    4.发表高水平论文。

    1

    31

    智能交互设计团队

    曹恩国

    设计学院

    智能产品设计

    1.智能产品设计与原型调试;

    2.量产零件设计与单机控制系统;

    3.外骨骼产品设计与人体穿戴实验;

    4.人体生物力学与协动控制算法。

    1

    32

    数字娱乐与交互设计研发中心

    殷俊

    数字科技与创意设计学院

    数字媒体艺术

    动画艺术设计

    交互艺术设计

    1.生成式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工具对老年非专业用户的情感调节研究;

    2.增强跨文化动画电影的用户观影体验研究;

    3.人工智能在数字艺术创作中的用户体验研究。

    1

    33

    短纤维功能材料研究室

    戴磊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

    纤维功能材料

    1.纤维功能材料研究:以天然或合成纤维为原料,通过结构设计或功能性组分耦合,实现满足特性场景需要的功能材料,并针对其中的机理机制开展理论研究。

    2.差异性纤维研究:通过纤维成型过程设计与调控,完成差异性纤维设计,并开展相关理论研究。

    1

    34

    产业用纺织品研究室

    张典堂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

    特种纤维与先进编材

    1.热-力-氧环境编织陶瓷基复合材料力学;

    2.微纳纤维编织成型及热-力性能调控。

    2

    35

    高性能生物基材料

    金子达雄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生物基材料

    1.在生物可降解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研究方向独立开展课题并发表论文;

    2.协助团队负责人管理实验室及指导研究生;

    3.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4.合作申请相关基金项目。

    2

    36

    智能材料与绿色制造

    石刚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材料化学

    1.光热电器件制造和电磁场理论模拟;

    2.智能分子设计与合成;

    3.协助团队负责人管理实验室及指导研究生。

    2

    37

    低维固体材料团队

    焦星辰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低维固体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在能源转化中的应用

    1.低维固体材料的制备;

    2.CO2、N2、CH4等能源小分子以及塑料催化转化应用;

    3.合作申请相关基金项目;

    4.协助完成课题组分配的其他工作及合作指导学生。

    2

    38

    连续流药物合成研究室

    王文龙

    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

    合成生物学

    1.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

    2.分子合成和结构确认;

    3.目标分子活性评价、迭代优化;

    4.申请江苏省博士后科学基金或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1

    39

    人工智能与生物信息学

    陈兴

    理学院

    生物信息学

    1.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计算药物发现研究;

    2.基于深度学习建模的计算药物设计与优化;

    3.协助团队负责人进行重大项目和重大奖项的申报;

    4.协助指导研究生科研工作。

    2

    40

    宽禁带半导体器件与电路

    敖金平

    集成电路学院

    宽禁带半导体

    1.开发新型宽禁带/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器件与电路;

    2.开展江苏省重点研发项目研究(氮化镓方向);

    3.发表SCI论文;

    4.协助指导研究生。

    2

    41

    新型集成电路设计团队

    姜岩峰

    集成电路学院

    集成电路设计

    1.基于数据流的新型计算芯片设计;

    2.高精度基于MRAM的存算一体芯片的设计;

    3.相关工具链的定义与开发;

    4.新型计算芯片的应用验证及示范。

    1

    42

    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

    虞致国

    集成电路学院

    模数混合集成电路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EDA)

    1.模数混合集成电路设计,重点在面向资源受限环境下的感知数据处理与优化存储、分布式计算架构的高效算法设计等方向。

    2.电子设计自动化(EDA),重点在面向超大规模FPGA的逻辑综合与工艺映射、机器学习辅助的EDA算法等方向。

    3.申请国家、省、市基金和项目;

    4.协助团队科研、项目策划和研究生指导。

    2

    43

    环境过程与污染修复

    何锋

    环境与生态学院

    环境地球化学,多介质污染修复

    1.全氟化合物从土壤到地下水介质的运移特征;

    2.全氟化合物在地下水环境迁移转化的升尺度模拟。

    1

    44

    机械结构强度与多尺度力学

    赵军华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结构强度与多尺度力学

    1.建立碳管、石墨烯和聚合物粗粒化力场的理论框架;

    2.微/纳结构损伤演化预测的跨尺度理论与方法;

    3.力学引导下多功能3D打印传感器设计、制造与集成。

    1-3

    45

    精密智能系统

    刘禹

    机械工程学院

    增材制造、智能制造、机电一体化

    1.联合国内外高校、企业联合开展面向功能器件的增材、

    微纳制造,开展自动化装备科研与集成工程服务科研;

    2.协助合作导师指导研究生、项目申报;

    3.独立开展博士后等项目申报。

    2

    46

    智能检测与诊断

    李可

    智能制造学院(君远学院)

    微电子封装质量与可靠性、智能传感与检测、人工智能相关

    1.完成合作导师分配的科研任务或独立承担相关课题;

    2.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3.申请博士后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协助合作导师完成相关项目申请;

    4.协助合作导师指导研究生和管理实验室。

    2

    47

    生物医用钛合金与智能器件

    张建

    智能制造学院(君远学院)

    合金、智能器件和智能制造

    1.研究新型生物医用钛合金设计与制备;

    2.研究3D打印智能制造加工高性能合金部件与智能器件;

    3.研究智能传感器与驱动器设计和制备;

    4.研究智能钛合金高性能化的热机械加工工艺。

    1

    4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团队

    刘焕明

    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1.参与社会治理重大课题研究,撰写高水平论文;

    2.参与团队建设,指导博士研究生;

    3.参与《无锡史》编撰工作。

    1

    49

    中国式现代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侯勇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1.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之研究;

    2.开展中国式现代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研究;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4.承担部分思政课教学工作。

    1

    50

    中国式现代化及其道德谋划

    陈绪新

    马克思主义学院

    伦理学或道德哲学;东西方文化传统及其伦理精神比照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包括专项)的申报工作;

    2.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研究”结项工作;

    3.开展中国式现代化及其道德谋划相关研究;

    4.开展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体系构建与实践创新研究;

    5.协助指导硕博研究生和思政专业本科生。

    1

    (需要伦理学或思政背景)

    51

    党的建设

    徐玉生

    马克思主义学院

    反腐败与执政党建设

    1.新时代党员队伍高质量建设研究;

    2.铲除滋生腐败土壤研究;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与教学;

    4.其他与教学、研究相关的工作。

    1

    52

    基层民主和党建研究

    刘俊杰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和党的建设调研分析

    1

    53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

    薛政超

    历史研究院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

    1.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研究;

    2.参与无锡地方史项目研究。

    1

    5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团队

    潘加军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乡村环境治理研究;

    2.企业党建研究;

    3.社会治理研究

    1

    55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

    刘大禹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1.协助编纂无锡市与江南大学共建合作大型文化工程项目

    《无锡史》;

    2.从事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与工商文化相关研究;

    3.从事中国共产党组织史研究。

    1

    [编辑:王振袢 &发表于江苏]
    [我要纠错]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关键词: 江南大学 参加 交会 国家级 青年
    有价值
    0
    无价值
    0
    猜您喜欢
    最热文章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

    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