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大学参加高校人才网2025深圳·香港博士博士后跨境人才峰会,欢迎海内外优秀目标人才报名参会,与南京工业大学现场交流。
南京工业大学参加高校人才网2025深圳·香港博士博士后跨境人才峰会,欢迎海内外优秀目标人才报名参会,与南京工业大学现场交流。
1.参会人才要求:
01境内在站/将出站的博士后研究员
02境内与博士后经历相当(或更高)的青年在职人才
03港澳及其他境外地区的博士后研究员/在职学者
04港澳及其他境外地区将毕业/刚毕业的优秀青年博士
2.报名通道:点击立即报名→https://bm.gaoxiaojob.com/vm/mY53adv.aspx
本次招聘会不收取参会人才任何费用。
参会福利:为助力人才赴会交流,我们将按照人才出发区域,为正式受邀参会学者提供最高500元的交通费用报销支持,以及餐费补贴(60元/人)
3.参会流程:
①人才报名→②组织方审核人才资料→③6月3日前向符合条件的人才发送正式邀请函→④受邀人才凭邀请函到会
一、学校概况
南京工业大学办学历史溯源于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2001年由化工部南京化工大学与建设部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历史底蕴深厚、学科特色鲜明、办学成果丰硕。是首批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牵头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学校秉承“明德、厚学、沉毅、笃行”的校训,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形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鲜明特色。
学校设有11个学部,28个学院,各类学生4万余人。涵盖工、理、管、经、文、法、医、艺、教9个学科,拥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9个,博士专业学位授予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3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21个。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获评A等级,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获评B+等级。截至目前,学校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物理学、农业科学等7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其中,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校ESI综合排名进入全球500强,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58位。泰晤士高等教育2024年世界大学排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并列第41-57位;自然指数2024年度排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43位;软科2024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位列第308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54位。
学校现有教职工3500余人,拥有高级职称人员16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11人、第八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级人才205人次,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团队15个,省部级重点高层次人才433人次,省部级重点高层次团队45个。
学校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设有材料化学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柔性电子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热管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国家高性能膜材料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9个,省部级研究中心4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9个。“十三五”以来,学校科研项目及成果获各级各类奖励50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奖7项,入选教育部“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项。1人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章,2人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8人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
二、招聘专业
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化学、光学工程、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环境科学与工程、药学、应急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测绘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建筑学、金融学、工商管理、图书情报、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语言文学、法学、数学、物理学、艺术设计、体育等,包括但不限于以上领域相关学科。
三、人才政策
(一)人才引进政策
1.差异化策略:学校实施“一院一策”,针对二层次及以上人才开展“一人一策”。
2.分类化引进:学校采用团队、个人和柔性等多种引进方式,三、四层次人才和柔性人才引进要求加入校内现有团队,协同发展。
3.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基础+应用+转化”和“教学+科研”的一体化创新团队。
4.科学化考核:尊重人才发展规律,制定包含基础目标和水平目标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5.多元化发展:结合学科和个人特色,推动人才面向教学、教学科研并重、科研为主和社会服务等方向多元发展。
(二)人才服务政策
1.子女教育:教职工子女可就读南京工业大学实验小学(公办省级实验小学);
2.薪酬制度:实施“年薪制”(岗位年薪执行标准分别为60万/年、80万/年、120万/年,超过年薪标准部分以绩效工资形式兑现。)、常规绩效工资、岗位绩效工资、协议工资和项目工资等多种薪酬发放形式。
3.安家政策:提供安家费,提供五年期公租过渡房或江浦校区人才公寓。
4.健康工程:南京最美校园,教职工暑期疗养计划、教职工健康体检、校园健身房、垒球场、田径场。
(三)人才发展政策
1.职业发展:组织系列新教师入职培训、科研项目申报、人才项目申报培训;
2.学术发展:组织系列“跨学科、跨专业”交叉融合青年教师论坛活动,促进校内学术科研协同创新;
3.职称发展:设置新引进高层次人才直评、破格申报等特殊通道,新引进人才可以直接申报教授(研究员);
4.团队发展:全面实施“团队化”建设,支持优秀青年学者(对标国家级人才)自主组建团队,团队人员(含博士后、博士生)编制不受限制,采用团队考核方式。
四、引进条件及待遇
1.第一层次人才
A类人才:主要包括诺贝尔奖、菲尔兹奖、普林奖、日本奖等国际知名奖项获得者,海外著名学术机构的院士,海外著名大学主流学院的院长或以上人员,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年龄一般不超过65周岁;
B类人才:主要包括海外著名大学教授、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重要国家级平台负责人、重要国家级项目负责人;国家科学技术奖三大奖二等奖及以上、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及以上奖励的第一完成人或与上述人才水平相当的领军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
2.第二层次人才
A类人才:主要包括在海外著名大学取得终身教职的教授、副教授、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重要国家级平台负责人、重要国家级项目负责人,Nature、Science期刊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等第一完成人或与上述人才水平相当的杰出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
B类人才:主要包括在海外著名大学取得终身教职的助理教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特聘教授、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江苏省“双创计划”人才或与上述人才水平相当的高层次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
C类人才:为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已取得较为突出的科研成果,具备很好的发展潜力,引进后有望在聘期内入选或获得本层次A、B类人才计划或项目,年龄一般在38周岁以下。
3.第三层次人才
主要指在海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或一流学科获得博士学位,并在知名学术机构有两年及以上教学科研工作经历,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较好的发展潜力。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因在海外学习或工作时间较长而未能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者,相应高级别论文数量要求适当增加,类比学校副教授破格申报条件,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
4.第四层次人才
在海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或一流学科获得博士学位,能胜任教师岗位要求且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和较好的发展潜力,年龄一般不超过32周岁。
表1高层次人才引进待遇标准
人才层次/类别 | 薪酬 | 住房待遇 | 启动经费 | |
第一层次 (杰出教授) | A类人才 | 有关薪酬、住房、启动经费、配偶子女安排、学术助手和行政秘书配备、工作时间等方面给予优惠,一人一议。 | ||
B类人才 | 协议工资 80-120万/年 | 200-300万住房补贴或校内人才公寓(150平米) | 自然科学类300-600万,人文社会科学类100-300万 | |
第二层次 (教授) | A类人才 | 协议工资 60万/年 | 100-150万住房补贴或校内人才公寓(80平米) | 自然科学类100-300万,人文社会科学类50-100万 |
B类人才 | 协议工资 36-48万/年 | 80-100万 | 自然科学类60-150万,人文社会科学类30-50万 | |
C类人才 | 协议工资 30-36万/年 | 50-80万 | 自然科学类40-100万,人文社会科学类20-40万 | |
第三层次 (副教授) | 参照副教授相应岗位标准 | 最高可达50万 | 自然科学类最高可达40万,人文社会科学类最高可达15万 | |
第四层次 (讲师) | 参照讲师相应岗位标准 | 最高可达30万 | 自然科学类最高可达16万,人文社会科学类最高可达6万 |
五、南京工业大学“青年特聘教授”
(一)申请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1986年1月1日(含)以后;
3.具有博士学位;
4.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5.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6年4月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等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不适用于通过中外联合培养方式取得海外博士学位的情况);在海外工作期间,同时拥有境内带薪酬职位的申请人,其境内带薪酬职位的工作年限不计入海外工作年限;
6.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5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并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二)支持政策
1.人才待遇
学校为青年特聘教授提供80万元年薪,绩效累加上不封顶;提供科研启动经费300万元、住房补贴200万元,拥有校内工作用房优先选购权(80-200㎡);安家费和科研启动费可打通使用。具体待遇一人一议。
2.聘任岗位
直聘教授;授予博士生导师资格,提供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标。
3.工作条件
(1)学校提供不少于150㎡的科研办公用房;
(2)支持“以才引才”组建学术团队,团队人员(含博士后、博士)编制不受限制,实行团队式考核;
(3)江苏省、南京市重点海外引才计划配套支持经费全额发放。
4.生活条件
(1)学校提供3-5年校内人才公寓周转用房,全装修,可拎包入住;
(2)解决配偶工作;
(3)教职工子女推荐入读南京工业大学实验小学(公办省级实验小学),全市范围内协调解决子女高水平中小学入学需求。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