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志愿服务不只是付出,更是在不同的土壤里播撒红色的种子。”
流动引导岗、观礼台氛围岗、指挥平台保障岗……9月3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中,来自首都30多所高校的师生志愿者在纪念活动的重要点位,提供及时、周到的志愿服务。这次志愿服务经历也成为了师生们心中难忘的记忆。
“每一次服务都在与时代同频共振”
九三阅兵活动中,北京林业大学志愿者赵漓江在现场负责从永定门到天安门广场间合唱团的接引工作。活动结束后,赵漓江把工作中用到的接引牌送给了各个学校,志愿者们互相说着“辛苦了”“再见”,依依不舍地离开。回想起从暑假到今天的志愿服务经历,她仍难掩激动。
9月3日,赵漓江和同学在现场负责从永定门到天安门广场间合唱团的接引工作。受访者供图
成为一名志愿者需要经过严格选拔。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政治面貌,以及以往参与重大活动的经历,都有严格的考核要求。
赵漓江是一名身经百战的“志愿服务老兵”,曾参与过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21年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以及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志愿服务。“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的时候我还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现在已经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在这几次志愿服务过程中我的心态也发生了改变。抗战精神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抗战精神的引导下,我感到自己的每一次服务都在与时代同频共振。”
志愿者的培训分为两部分。7月中下旬,北京林业大学组织了思政教育、志愿者技能、志愿者的服务礼仪、应急救护、体能训练等方面的培训。从8月初开始,志愿者们开始接受具体服务岗位内容的培训,也对这场宏伟的阅兵仪式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8月一次联排的经历让赵漓江印象深刻。周六晚间,一场大雨让联排接引现场带来了新的挑战。由于各个学校的大巴车分批次到达,恶劣的天气使得同一学校的学生无法在原地进行长时间的集合等待,物资搬运任务落在了头车到达的同学身上。这时,赵漓江和她的同伴们积极发挥了“补位意识”,每人都在平时就把其他同学的工作职责记在心中,可以在分出人手帮助合唱团成员搬运物资的同时,保证本职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对志愿者的培训主要集中在暑假,赵漓江的导师、同学也对她的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暑假期间,我们本来要进行一些暑期实践。当培训集合时间与暑期实践冲突的时候,导师、同学都主动帮助我协调时间。”
“这次的志愿服务经历让我对担当二字有了更深的理解。正是前辈们的付出,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在观看阅兵的时候,我想象等到2049年,希望自己也能有所成就,能作为代表去现场观礼。”赵漓江说道。
首都高校全力支持,保障庆典圆满完成
在九三阅兵现场,还有许许多多像赵漓江这样的志愿者。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2023级本科生徐铭是一名东北观礼台服务保障岗志愿者。这是徐铭第一次参加重大活动的志愿服务。为了做到密切配合、整齐划一,他把动作流程精确到秒,把每一个时间节点、每一个标准动作都记在心里。在规定培训之外,他还主动给自己“加练”,从站军姿到齐步走,从眼神到语调,他以军人为榜样,努力展现出自己最饱满的状态、最昂扬的精神,接受一场特殊的“检阅”。为祖国站岗、为人民服务,徐铭既倍感荣幸,又充满信心。“这次志愿服务不只是付出,更是在不同的土壤里播撒红色的种子。”返回燕园之后,徐铭将作为一名宣讲员,把志愿服务的经历与感动分享给更多同学,把抗战故事和抗战精神讲述好、践行好。
志愿工作结束后,志愿者隔窗告别,互相加油鼓劲。受访者供图
与此同时,还有很多志愿者虽然在纪念大会现场,却并不能第一时间“看”完整场纪念大会。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硕士生陈永豪的志愿服务岗位在北侧固定观礼台。作为观礼嘉宾顺利登台的“关键一步”,台口志愿者站立时间长,工作强度大,对精神面貌和服务本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较于高强度的工作,更加考验志愿者们的是:由于固定管理台口朝向后方,虽只有一墙之隔,近在咫尺,却无法亲眼见证长安街上的盛况。纪念大会开始前,台口志愿者们撤回到劳动人民文化宫内。“虽然无法用双眼看见,我们的心跳却始终随着长安街上的步伐铿锵跃动。”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2023级本科生冼凡杰的岗位在纪念碑后,主要负责引导观众穿行东西观礼区域。在活动开始前,冼凡杰和小伙伴们就要到场。尽管工作并不复杂,但作为观众进入天安门广场遇到的第一批志愿者,同时也是广场区域最后一批离场的志愿者,冼凡杰深知自己的工作很大程度上关系到现场秩序以及群众的观礼体验,因而必须时刻保持热情昂扬的精神面貌,认真回答好每一个问题,指引好方向。“岗位无高低之分,志愿精神是我们最闪亮的名片。”
志愿者的背后还有高校的全力支持与保障。
记者获悉,中国人民大学此次共选派137名师生作为志愿者参与服务保障工作,参与人数在32所承担任务的高校中位居首位。其中,中共党员103人,占总数的75%,均为经过长期考验的学生骨干。同时,人大自主设计22学时校内培训,打造“三讲一练”特色体系,邀请知名教授授课,通过“三讲”,即讲清百年变局、讲深强军建设、讲透抗战校史,组织“一练”,即锻炼工作技能,为志愿者进行心肺复苏和AED使用实操培训,全体志愿者获得“北京市红十字救护技能证”。
北京大学共选派了108名师生志愿者,其中,中共党员92名,党员占比为84%,其中51名曾担任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百年、北京冬奥、“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等国家重大活动志愿者,具有丰富的大型活动服务保障经验。学校还组织合唱团、志愿者集体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以生动鲜活的主题党团日活动不断深化师生对纪念活动重要意义的认知。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