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岁李雨桐学芭蕾。因兴趣坚持练功,获金奖。兴趣让她专注自信。



她叫李雨桐,今年十岁,就读于南京仙林外国语学校。在舞台上,她是耀眼的小天鹅,每一个旋转、每一次跳跃都散发着自信与优雅;在教室里,她是专注的追梦者,把杆前的汗水与坚持,都源于心底对芭蕾的那份纯粹热爱。
今天
我们就来聊聊学习芭蕾对孩子的影响
“雨桐是我教过最有‘自驱力’的孩子之一。”
李雨桐的芭蕾老师笑着说
别的孩子练舞靠督促
她是靠‘兴趣发电’
永远精力满满


- 勤学苦练 -


当商场的喧嚣被她的足尖舞步温柔隔开,李雨桐穿着洁白的芭蕾裙,像一颗坠入凡间的星辰,在木质地板上勾勒出属于自己的艺术轨迹。脖颈上晶莹的汗珠是她练舞时的无声勋章,而今天,她将“PDE国际舞蹈展演苏州赛区的芭蕾金奖”作为礼物,献给了自己的生日,也献给了那份纯粹的热爱。

在充满童趣装饰的练功房里,李雨桐和小伙伴们一次次重复着把杆训练、队形变换。别的孩子可能觉得“开绷直立”的基本功枯燥乏味,可在她眼中,这是“像公主一样蜕变优雅”的奇妙旅程。
“我当初选择芭蕾舞,就是觉得它的舞姿特别优美、特别有趣。”李雨桐的回答率真又直接。这份对芭蕾的天然好奇,让她在芭蕾世界里如鱼得水,哪怕一周要上两次课(一节大课、一节私教课),她也笑着说“我自己觉得不累”。
李雨桐的这次获奖,不是靠外界催促“逼”出来的,而是源于内心热爱的“主动追求”。在坚持中锻造韧性,练功房里的汗水见证了她的付出,兴趣让她在肌肉酸痛时,依然愿意为了一个动作的完美呈现再练上几十遍。
从教室的日常排练到赛场的聚光灯下,对芭蕾的热爱让她在每一次亮相时都底气十足,哪怕是曾让她犯难的“斜线上部转圈连接后腿加旁腿”动作,也在“多次练习,慢慢熟练”的摸索中被她征服。



在成长中定格热爱:把比赛金奖作为生日礼物,这份特殊的“成长纪念”,是兴趣给她的最好回馈,也让她的芭蕾梦有了更清晰的方向——“未来要得更高的分,拿更多的金奖!”

对李雨桐而言,芭蕾不是父母的期待,不是外界的要求,而是自己心底燃烧的火焰。当兴趣成为最好的老师,她在足尖上跳出的每一个舞步,都成了成长路上最闪亮的星,而这份“足尖上的生日礼”,也终将在她的热爱里,绽放出更璀璨的光芒。
妈妈手记:
每次路过芭蕾教室,看到我家娃踮着脚尖认真练习的样子,都忍不住感慨:还好当初没逼她,而是顺着她的兴趣来!现在的她,不仅跳芭蕾超有范儿,整个人的状态都超棒,这大概就是兴趣的魔力吧。
一开始带娃试芭蕾课,我还担心她会怕苦怕累。毕竟压腿、练脚背这些基本功,想想都觉得疼。可没想到,她一看到老师优雅的舞姿,眼睛都亮了,拉着我的手说 “妈妈,我也想跳!” 这份天生的喜欢,真的太珍贵了。
自从娃主动要学芭蕾,练功房就成了她的快乐小天地!一周两次课,不管是大课上和小伙伴一起练队形,还是私教课里打磨细节动作,她从来没喊过累。有次我问她 “练转圈会不会烦呀?”,她居然说 “不会呀,我想把这个动作跳得像小天鹅一样好看!” 你看,当娃有了兴趣,再难的事都变成了 “解锁新技能” 的游戏。
更让我惊喜的是,学芭蕾还悄悄改变了娃!以前她坐一会儿就弯腰驼背,现在不管是站着还是坐着,腰背都挺得直直的,气质一下子就上来了;做事情也比以前专注多了,拼拼图、写作业都能沉下心,问她怎么做到的,她说 “跳芭蕾要反复练一个动作才好看,做别的事也一样呀”;而且现在的她超自信,学校有表演总积极报名,站在台上跳舞的样子,真的在发光!。
很多家长都问我 “要不要逼娃学芭蕾?”,其实我的答案很简单:先让娃爱上芭蕾再说!别着急追求成果,当娃因为兴趣主动去探索、去坚持,你会发现,她收获的不只是优美的舞姿,还有专注力、毅力和满满的自信。
现在我家娃常说 “以后想拿芭蕾金奖!”,其实我从没梦想她会成为专业舞者或成名成家,但是看着她眼里的光,我知道,兴趣已经成了她成长路上的 “小马达”,会带着她一步步靠近梦想。
声明:
▍编辑:薛然
▍责任编辑:王晓燕
▍值班主任:夏璐
▍图:本文中除标明来源的图片,其余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公号方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猜您喜欢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