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被当韭菜割,多机构设假考敛财,教育局出手要求阳光招生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媒体发文,揭开了小升初的那些蝇营狗苟,家长被当做韭菜,割了再割,毫无抵抗力,看了之后感觉触目惊心。
据说某机构手里只有一两个名校指标,结果组织小升初考了2000+,挣大几十万!
每年快到小升初的时候,都有这样的乱象,某某机构组织密考,电话不仅精准的知道孩子的名字、学校,通话的时候还神秘兮兮:通知考试,带着纸笔,xx 时间,xx 地点,想要参加的,回复孩子的姓名.....有家长反问:是不是某校的招生考试?但是电话那头,支支吾吾,或者含糊不清,不会正面回答,引导家长胡乱猜测。而接到电话的家长内心忐忑:不去是不是就失去了这次机会?于是家长心动+行动。这些考试,动辄上千人,影响很大,最后甚至都惊动了教育局,出面进行制止。
但是谁能想里面的套路是那么的深:这些所谓的密考、招生考,其实很多都是假考,有人考了三四十次,一个也没有通知录取,奥数明明考了 98,都不录取,让人愤怒。
所谓的假考,是指机构手上只有 1-2 个名额,但是群发了消息,吸引更多的人来考,机构赚的就是考试费。
看过几个网友的留言,具体的套路是这样的:机构广发短信或者电话(号码机构都有),通知考试,考试费用 200-600 不等,机构赚的就是组织费。就算 200 一人,1000 人就是 20 万,除去开支,净得 15 万。如果这次没有考上,没有关系,机构会给你发信息,来我们这里培训,包你下次考上....如果你是家长,你会不会心动?这就是环环相扣的割韭菜。
下面是一位疑似业内人士发布的帖子,他说的这段话比较扎心,但是确实是一种套路:
他说:上不上岸没有关系,我搞小升初假考的,暑假组织了47场假考,国庆13场,把机构的返点还有场地人工这些费用除开,差点点把我的房贷还完了,休息几个月,寒假再割一波,然后不搞这个了,找几个中学对接割强基生和艺术生的韭菜,临走时,我给你这些文盲父母说一句行业的秘密,90%的娃儿连个区重点都考不起,现在在金刚校里面超前学的99%都是强基生韭菜,娃儿初中毕业哪怕读职高都不是最坏的结果,最坏的结果是从小学一路花钱到高中,最后当三非野狗,99.99%的父母都看不透娃儿这个问题。
如果上千人的还不算大,有网友说还有近万人一场的,好家伙,那得收入多少钱啊。
一场考试,就能让机构赚的盆满钵满。当然也让家长恨的牙痒痒的。
还有家长说,假考试不是同一天,同一个机构。合着这是轮流来收割家长来了?
有家长戏言:娃的补习班=女人的海蓝之谜=老人的磁疗床。
还有家长更加明白其中的道道:真正决定入校和真考的,也就那几个,大部分孩子的试卷看不都看,直接扔到垃圾堆。
家长成为了韭菜,孩子上学成为了筹码,教育成了生意,这番乌烟瘴气,这般的疯狂敛财,教育哪有得好啊!
这里面要说没有学校的默许以及利益纠葛,估计大多数人都不信。
多数家长都认为国家必须要好好管管了。这些年,国家一直在大力破除各行各业的潜规则,给他们大洗澡,洗去污垢和尘土,但其实最该大扫除的应该是教育行业,因为现在的教育实在是太乱了。
幸好,教育部也看到了这种乱象,这种情况不仅仅是损害了家长的利益,让孩子提前内卷,更是损害是学校乃至政府的公信力,所以,教育部要求从今年开始全面执行阳光招生,公办一刀切,全都按照学区生进行招生,严禁挂靠学籍、空挂学籍、异地招生,纪委介入,全程监督,防止腐败发生,班级也进行了阳光分班。这也是今年全国执行阳光招生的原因之一。
现在唯一剩下的就是民办,如果真的能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做到100%摇号,那才是教育新秩序的开始。
文章综合:小红书、南京择校、家长微言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