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 页 > 教育动态> 其他地区>正文

    厉害了!18岁高中生发Nature

    :2025年10月17日
    家长微言

    DeepSeek-R1登Nature封面,涂津豪18岁参与研发,为Nature作者,曾获阿里数赛全球第一,现是大一新生。罗福莉为独立研究者,曾发文8篇,参与多模型研发。

    本文来源:科研大匠整理自新智元、投必得

    DeepSeek-R1荣登Nature封面,成为史上首个经严格同行评议的大模型。年仅18岁的天才少年涂津豪作为作者之一,以实习生身份参与其中,他的故事从高中生到Nature作者,堪称励志传奇。

    梁文锋作为唯一通讯作者发了Nature,自然是名声鹊起,一夜刷屏。

    不过,在一众作者中,Jinhao Tu的现在的通信地址竟是所中学,他是谁?到底什么来头?

    有媒体发现Jinhao Tu就是涂津豪,今年刚满 18 岁。在发表Nature之前,他早已是科研圈小有名气的 “少年天才”——2024 年阿里数赛 AI 赛道,他带领团队从 562 支队伍中杀出重围,拿下全球第一名。那些对手里,不乏清北复交等顶尖高校的精英团队。

    图源互联网

    2025年9月,他刚踏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校门,成为一名大一新生

    而就在今年寒假,他已经以实习生的身份加入 DeepSeek,深度参与了 DeepSeek-R1 的研发,为那篇Nature论文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暑假又马不停蹄地走进腾讯,在混元大模型项目里继续发光发热。

    神级提示:Claude 3.5变「OpenAI o1」

    去年,涂津豪还通过神级提示词工程把Claude 3.5改造成推理模式

    简单来说,这个提示词能让Claude 3.5 像o1那样思考,但思维过程更细腻、更有人情味。它甚至模仿o1的思考方式,你还可以根据需要展开或折叠其思考过程。

    有了这个提示词,Claude 3.5变得异常强大。它的智力、准确度和拟人化程度都得到了巨大提升。Claude本身已经很强了,而涂津豪想为它注入一种类似o1的人类化思考模式

    涂津豪:思考模型是好模型

    他的灵感起源于人类的「意识流」。于是,他写出了第一版思维链提示词。然后,他把提示词输入Claude,让模型给出建议。就这样重复了80多次,不断优化、不断打磨——最终版Thinking Claude来了。

    把这个提示词发送给Claude后,你就可以问它任何问题了。

    虽说,能看到Thinking Claude的思考过程,本身很酷。但他也意识到,不是人人都想在屏幕上看到这些冗余的细节。他想完全复刻o1,因此又加上了「展开/折叠」的功能。

    凭借Claude的强大性能,结合Thinking Claude思维模式的加持,再配上强大的Artifacts功能,称它为「完全体o1」也绝不为过。在GitHub上,他开源了相关项目,斩获15k多星。

    开源链接:https://github.com/richards199999/Thinking-Claude

    关于AGI的思考

    在个人博客上,他发表了关于安全和AGI的一些思考。他真心相信,像对齐、训练后的安全这样的措施是人类生命的守护者。它们可以为模型容量、为内部的「魔王」设置一个护栏;就像把模型锁在笼子里,人类可以从外面研究它,而不让它伤害我们。而关于AGI,他认为相当抽象。「通用」的边界究竟在哪里?就连Anthropic提出的ASL分类标准都显得模糊。

    他认为实现AGI并不意味着需要打造一个在所有领域都超越人类的系统,而是需要创造出在大多数领域超过普通人类水平的AI。如果模型在词预测方面表现出色,或真正领悟了文字背后的奥秘,那么它很可能具备全面的强大能力。

    95后罗福莉:现在是独立研究者

    论文中还有一位作者——罗福莉,也曾在去年12月引发过全网的热议。当时,有传闻称「小米开出了高达千万级的薪酬,挖她去AI大模型团队」。不过,从论文上看,她目前的身份是一位「独立研究者」

    虽然去向成迷,但罗福莉在学术领域的表现,却是实打实地亮眼。根据公开资料,她此前在北京师范大学获得计算机学士学位,并在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获得计算语言学硕士学位。她在AI国际顶会ACL上,曾一次性发表了8篇论文(其中2篇为第一作者),提出的词义消歧方法和文本风格转换框架在业界引发轰动。

    随后的职业生涯,同样一路高歌猛进:

    2019年加入阿里达摩院后,主导了多语言预训练模型VECO的开发

    2022年加入DeepSeek,并参与了DeepSeek-Coder、DeepSeek-V2、DeepSeek-Coder-V2、DeepSeek-V3、DeepSeek-R1等几乎所有重要项目的研发

    从谷歌学术主页可以看到,她所参与论文的被引数已高达10140次

    文⁄宋聪乔&发表于 江苏
    [我要纠错]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关键词: 涂津豪 DeepSeek-R1 Nature作者 涂津豪 AI竞赛 独立研究者
    有价值
    0
    无价值
    0
    猜您喜欢
    最热文章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

    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