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 页 > 教育动态> 其他地区>正文

    凝聚力量 答好教育强国建设的理工答卷

    :2025年10月24日
    光明网

    人大召开新质理工学科发展大会,部署战略目标,强化交叉融合与内涵式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新理工学科建设。

    光明网讯(记者邱晓琴)10月23日,中国人民大学召开首次新时代理工学科发展大会,系统谋划、全面部署新质理工学科发展,凝练面向2037建校百年理工学科发展的战略目标、核心任务、重大工程、实现路径,进一步凝聚全校力量,以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开辟学校理工学科“勇走新路”的新篇章,答好教育强国建设的理工答卷。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表示,站在“十五五”规划新起点,推动理工学科实现“新质”发展、跨越式发展,是学校未来提升整体竞争力的战略基石、实现跨越发展的战略重点、引领创新突破的战略引擎,是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顺应人类发展潮流的战略选择。要答好产业需求、科技发展、文理交叉、人才培养、内外资源、国际前沿的学科发展“六问”,紧密对接重大战略、紧扣科技前沿和产业需要,强化有组织科研与自由探索相结合,推动深度学科交叉与科教融汇、产教融合,营造观念新、精神足、魄力大、能力强、文化优的创新文化,在原始科技创新上实现“点”的突破,在支撑场景应用上实现“合”的突破,坚定不移走出一条具有人大特色的交叉化、融合化的新质理工学科发展新路。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表示,大力发展新质理工学科,是学校立足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的关键部署。建设人大特色、世界一流新质理工学科,要锚定“大战略”,坚持“四个面向”,服务国家知识创新和自主知识体系构建;要拓展“大空间”,充分发挥北京城市副中心、中关村等多地优势,积极培育面向未来的新兴科技增长点;要建设“大平台”,搭建全新形态基础研究载体,助力高水平学术研究;要聚焦“大项目”,结合学科所长明确主攻方向、打造核心品牌;要组织“大团队”,突破“单兵作战”模式,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要培养“大人才”,打造理工人才培养的“人大模式”;要优化“大生态”,系统优化资源配置与管理机制,营造交融性强、组织性强、创新性强的学科生态。

    会议强调,要实施好“学科存量焕新工程”“学科增量突破工程”,重塑理工学科战略格局;实施好“人才雁阵构建工程”“平台效能提升工程”,夯实理工学科支撑体系;实施好“评价体系重构工程”“空间资源优配工程”,优化理工学科创新生态;实施好“人才贯通培养工程”“生态优化革新工程”,提升理工学科服务能力;实施好“布局延展升级工程”“产业反哺赋能工程”,拓展理工学科发展资源。

    会议就落实理工学科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作出具体部署。分组研讨环节,学校各教学科研机构负责人、管理服务机构负责人、青年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围绕进一步完善面向2037建校百年理工学科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加快推动理工学科高质量发展等进行深入研讨。

    文⁄宋聪乔&发表于 江苏
    [我要纠错]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关键词: 人大理工学科发展 新时代理工学科建设 人大交叉化学科发展 人大新质理工学科规划 人大学科创新生态构建
    有价值
    0
    无价值
    0
    猜您喜欢
    最热文章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

    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