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 页 > 教育动态> 其他地区>正文

    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技术学术盛会在青农海都学院举行

    :2025年11月03日
    壹点探校

    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举办虚拟现实技术专委会活动,聚焦学科建设与科研合作,专家提出融合、产教融合等建议,推动高校跨越式发展。

    11月2日,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成功举办“CCF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技术专委会走进校园”学术活动。本次活动以“科研赋能学科建设”为主题,汇聚国内虚拟现实与可视化领域的顶尖学者,围绕学科建设、科研融合、人才培养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学校校务委员会主任杨同毅、副校长范辉、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王朝娜等校院领导及相关专业教师共同出席。会议由范辉副校长主持。

    活动伊始,杨同毅主任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他指出,作为一所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院校,海都学院高度重视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领域的发展。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学校在学科体系构建、课程内容优化、科研能力提升及产教融合推进等方面亟需高层次智力支持。他表示,此次专委会走进校园,为学校提供了与国内顶尖专家对话的平台,是推动学校相关学科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契机。

    山东大学学科办主任屠长河教授在致辞中阐述了本次活动的背景与意义。他强调,专委会致力于推动学术资源开放共享,助力地方高校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希望以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技术为桥梁,促进海都学院与省内外高校构建常态化科研协作机制,实现科研成果向教学实践与产业应用的深度转化,为学院构建“专家引领+资源整合”的双轮驱动发展模式。

    在专题报告环节,北京邮电大学特聘教授乔秀全以“虚拟现实、可视化与图形学的科研趋势与关键突破”为题作主旨发言。他结合与科大讯飞等企业的合作实践,提出两条推动科研落地的实施路径:一是构建“AI+科研教学”融合平台,运用大模型技术实现科研数据智能分析与个性化问题解答,破解传统科研中数据处理效率低、指导资源不足等难题;二是将虚拟现实技术深度融入智能制造科研实验,开发高仿真虚拟实训场景,有效降低大型设备操作成本,提升实验安全性与科研训练效率,为应用型高校科研体系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在专家交流环节,委员们结合各自研究与管理经验,为海都学院的学科建设与科研发展提出一系列建设性意见:太原理工大学软件学院院长赵涓涓教授建议,推行“科研实践量化评价”机制,将代码能力、建模水平等纳入课程考核体系,并探索“农业信息化+可视化技术”的交叉研究方向,以低门槛项目为抓手激发师生科研热情;山东工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李晋江教授指出,计算机与信息学科是推动多学科科研协同的关键支撑。他充分肯定海都学院已形成的团队协作基础,建议进一步发挥学科辐射作用,深化与农业信息化、虚拟现实等领域的跨学科融合,形成特色科研方向;中北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强彦教授聚焦民办高校科研发展路径,提出“单点突破、以点带面”的策略,建议学校集中资源在1–2个优势方向实现深度积累。他还分享了中北大学在“AI赋能科研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为提升学院科研组织效能提供借鉴;山东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智能科学与电子商务系李慧宇主任,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教授、泰山学者青年专家范琳伟教授则从资源对接角度建议,学校应积极争取各级产教融合示范项目,引入企业真实课题,构建“科研来源于产业,成果服务于产业”的良性循环机制,增强科研工作的应用导向与社会价值。

    杨同毅在总结中表示,本次活动不仅为学校明晰了虚拟现实与可视化领域的科研方向,更建立起与国内顶尖学者持续交流的机制。未来,学校将持续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与产教协同创新,促进科研能力与人才培养质量同步提升,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活动最后,范辉副校长与全体专家及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合影留念,为本次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定格下具有纪念意义的瞬间。

    (来源: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

    文⁄宋聪乔&发表于 江苏
    [我要纠错]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关键词: 虚拟现实学科建设 科研赋能人才培养 CCF技术专委会 校园活动 科研交叉融合
    有价值
    0
    无价值
    0
    猜您喜欢
    最热文章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

    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