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 页 > 教育动态> 其他地区>正文

    教育部通知:56天后,中小学迎来历史性变革!附1-9年级暑假阅读书单

    :2019年07月04日
    南京择校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到:“2020年的高考、中考将扩大考试范围,小学知识也是必考内容,最大限度地提升全体学生的广泛阅读水平。”具体到底变...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到:“2020年的高考、中考将扩大考试范围,小学知识也是必考内容,最大限度地提升全体学生的广泛阅读水平。”

    具体到底变成了什么样?

    带大家来看一下

    1、 明确提出在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

    6月20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和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都要以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促进教考有效衔接,防止简单的、片面的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坚决克服这种倾向。”

    新考试大纲是按照:一、按照国家普高课程标准制定的考试大纲来;第二按照高校人才选拔的要求来;

    2、考卷文字的增加

    字词句的考察全都融入到了阅读理解当中。大部分的语文试卷的第一部分的第一道大题都是阅读+基础考察题:

    例如,2019年高考语文的上海卷,没有基础知识的小题,考卷全由阅读理解和作文两大部分构成。

    “全国卷Ⅱ”语文卷中现代文言文篇幅极多,题目虽然不是很多,但是理解起来很费劲,极其考验考生的阅读速度和重点提炼的能力。

    2. 范围变更大,不再局限于课本

    “今后,主要学科的考试将不再有考试大纲,“从幼升小一直到高考更大地鼓励每个学生增加各学科知识的宽度、广度而不是深度。”

    近年来的中考、高考试题中不难发现,名著的考核标准已经逐渐提高,不限于阅读题解这样的大题,更多细节性的人物和情节的识记在基础题中频繁出现。

    简单的一道题就考核了《朝花夕拾》、《骆驼祥子》两本名著内容。

    再比如,今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中,其中有一题判断题,其中不仅包含了《三国演义》、《家》、《狂人日记》、《葛朗台》、《老人与海》五篇文章,更为可怕的是单单熟读名著已经不能满足考试要求。

    从最开始的作者年代、身份的考察,到现在对主人公的个性化感悟、鉴赏评价人物和作品语言特色,无一不再提示家长和老师,务必提高对孩子名著阅读的重视程度。

    (指向儿童的阅读策略-有效阅读)

    3. 不积累古诗文言文、吃大亏

    早在2017年《意见》里有提到:语文考试会增加古诗文和文言文的考核深度和范围,而今年的北京卷文言文和古诗文的考察分数就高达44分!

    再加上名著阅读的分数,可以说有50分左右,堪比一篇作文啊!

    4、 优化考试内容,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怎么优化考试内容?文件中给出了答案“强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以后试卷上的题目,肯定不会是书本上现成的,题目的答案当然也是在书本上找不到,只有对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结合平时所学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5、 创新试题形式,加强情境设计,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试题。

    从今年的中考和高考的作文题目上也可以看出,开放性的题目以及开始渗透到语数外物化等各个科目中;

    什么叫开放性的题目?意思就是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只要你的言之有理,言之有物,有独到的见解,能说服阅卷老师,那么你就会得分,相反,你就不会得分。

    比如:今年中考语文中第一部分第6题,文化创意,写一个作品介绍(3分);再比如:南京白局,如何劝解妈妈同意你去探访白局(3分).....这些题目都没有固定的答案,完全是开放式的题目,都采取的是分层级赋分,也就是说,如果学生回答的很巧妙,或者言之有理,都可以得分。

    这就意味着,没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阅历,缺少对外界的感知,特别是身边新鲜事物的了解,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就需要孩子要多参与到社会的活动中去,多看新闻,多读报。

    6. 2019年秋季,部编版教材全国普及

    历经3年,部编版教材将于今年秋季开学全面普及,新入学的孩子将换上新课本。

    统编语文低年级教材以插图更多、更大、更形象生动为特色,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看图写话,充分进行听、说、读的语文实践活动,提高表达能力。

    每一册课本单元练习中都有“和大人一起读”“口语交际”栏目,选文多是一些名著的经典桥段,奠定了孩子今后课外阅读的基础。

    此次强势的变革意味着:孩子从幼升小一直到高中,没有广泛的语文阅读积累是很难应对今后的中考、高考的。

    阅读习惯的养成

    是提升语文能力的关键

    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曾针对“如何提高语文能力?”一问题作出回答:“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课文,光是教课文、读课文,不拓展阅读量,怎么用力,语文素养也不可能真正提升上去。”

    著名已故作家林清玄说过:“因为阅读,我看到每天都比昨天更智慧,每天都比昨天更慈悲,每天都比昨天更了解世界。我感到自己很喜悦。我希望一直保持着这种美好跟大家分享下去。”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生活中的道理与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

    如果一个孩子只拘泥于课堂,那么他的源头活水会非常少,思路枯寂。

    平时,家长们都在抱怨,“孩子作业多,哪有时间看书阅读啊!”

    暑假,便是一个培养阅读习惯的良机。让孩子沉浸在书海中,既可以增长见识,充实自己,也能不断地提高语文水平。

    小时候看世界名著,大了读大家经典,这是历年高考状元在采访中提到的学习之路。

    读书多了,就会培养出语感,提升语文能力和水平。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你家孩子尚在小学及初中阶段,请努力引导孩子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一定要大量阅读,这种阅读意识需要家长营造。

    根据课标及各年级教材、学生的智力与认知发展,择校编辑部精心归纳出了一份“暑假阅读分级书单”,从小学到高中一网打尽。

    假期里每天读书一小时,帮助孩子提升广泛阅读水平。

    人民日报推荐2019小学至高中暑假书单

    基 本 书 单 一

    拓 展 书 单 二

    号称从696位名师的推荐书目里、34819本上榜好书、1080个优秀学生的书架上摘得,包括历史、自然、科学、艺术等方面。

    文⁄王振袢&发表于 江苏
    [我要纠错]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关键词: 近日 国务院办公厅 印发 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指导意见 明确
    有价值
    0
    无价值
    0
    猜您喜欢
    最热文章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

    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