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国各中小学内就有劳动教育的传统,提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000年时,教育部提出,将劳动教育课并入综合实践课当中,与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作为一节课。一般情况下,综...
一直以来,我国各中小学内就有劳动教育的传统,提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000年时,教育部提出,将劳动教育课并入综合实践课当中,与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作为一节课。一般情况下,综合实践课每周一节,所以劳动教育课每四周才能上一节。
现实情况是,即使每四周才上一节,劳动教育在我国许多中小学内仍得不到保障,这门课只存在于课程表中,原因则是,这门课中高考不考。随着升学考试压力的不断增加,教师、学生与家长将全部的经历投入到语数英等应试科目中,劳动教育这种课只有被“边缘化”的份。
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在研究中被虚化,造成的后果便是许多中小学生不爱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有老师反映,在连续几年新招收的一年级新生中,会扫地的学生屈指可数,大部分学生到上一年级之前从没做过家务。
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近日,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在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对中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立法的建议”。对此,教育部作出回复:《教育法修正案(草案)》已形成,将“劳”纳入教育方针,提出将加强劳动教育,加强学生生活实践、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教育。
从此以后,劳动教育课的地位将大幅提升,各学校须依法实施劳动教育。比如小学阶段要保证开好劳动课,选择适度、适当、适量、适合、适切的劳动内容,保证一周一课时。初中阶段要开设“劳动技术课程+职业规划素养”,保证一周两课时。高中阶段开设“通用技术课程+职业体验课程”。
值得一提的是,教育部还提出:将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众所周知,随着各省份中高考的改革,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越来越重要,中考时,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学生毕业升学重要依据或参考,高考时,一份漂亮的评价也会让学生在参加高校自招时占得优势。
可以看出,国家对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正不断加大,相对以往,这一学科的地位将大幅提升。教育部“放大招”,将劳动教育写入新教育法,事关学生中高考,需要引起所有家长们的重视。你觉得学校是否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呢?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