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 页 > 教育动态> 其他地区>正文

    北大教授:中国生物医学总体落后日本20年

    :2016年10月04日
    澎湃新闻

    中国目前在前进,但尚未达到日本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程度,所以生物医学总体而言落后日本二十年以上,“当然,我们不能预计需要多少时间赶上这二十年。”

    138979072.jpg

    10月3日,2016年诺贝尔奖开奖第一天,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折桂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知名生物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饶毅表示,日本的生物医学研究在1980年代就达到了相当水平,这次日本科学家的突破就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中国目前在前进,但尚未达到日本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程度,所以生物医学总体而言落后日本二十年以上,“当然,我们不能预计需要多少时间赶上这二十年。”

    长期研究细胞自噬机制的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俞力告诉澎湃新闻,“在细胞生物学领域,有几位学者无论他们谁拿诺贝尔奖我都不会觉得意外,大隅良典就是其中一位。”

    事实上,大隅良典独立鉴定了自噬的大部分蛋白质与途径及其调控机制,因此也连续得了多次大奖。

    2015年,大隅良典就和其他6位学者一起因为在揭示细胞内部的基本运作过程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获得了加拿大国际顶尖医学科学奖——盖尔德纳奖。7位获奖者的发现当时就被认为潜力巨大。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突破性实验都完成于十几年前,且并不针对某一种特殊疾病,但它们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才刚刚显现出来。

    大隅良典所带领的研究小组在今年7月份宣布,已经成功探明了细胞自噬的启动机制,成果7月11日刊于知名科学杂志《Developmental Cell》上。

    细胞自噬除了能够分解细胞内的老化物质及有害物质,维持身体健康外,不少有冬眠习性的哺乳类还会利用这一现象,让细胞内的物质再生以此维持生命。

    大隅良典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就观察到了细胞内的自噬过程,但一直未能探明具体机制。

    俞立则将细胞自噬机制形容为人体细胞的“清洁工”和“搬运工”。“如果没有自噬的话,细胞里很多该清除的东西清除不掉,然后就会积累起来,造成一堆的问题。”

    自噬在机体的免疫、感染、炎症、肿瘤、心血管病、神经退行性病的发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领域研究最热门的三类疾病是肿瘤、包括帕金森症在内的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免疫性疾病。

    俞立认为,虽然现在还没有具体的治疗应用出来,了解了自噬的机理后,对于癌症、帕金森等疾病的治疗自然就会更为清楚。

    谈及大隅良典研究工作的重要性,俞立认为他做的是一个“非常非常基础的”工作, “给其他研究者开了一条路”。“不夸张地说,他的研究是今天这个领域成为现在样子的根本。”

    而据俞立介绍,目前自噬领域最为优秀的几位研究者中有两位即是大隅良典的学生,其研究非常具有前瞻性。

    文⁄王振袢&发表于 江苏
    [我要纠错]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关键词: 10月 3日 2016 诺贝尔奖 开奖
    有价值
    0
    无价值
    0
    猜您喜欢
    最热文章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

    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