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 页 > 教育动态> 其他地区>正文

    教育部:对国学素养等培训“变种”,严格按国家课程标准审核

    :2021年09月23日
    新京报

    目前市面上存在的一些以夏令营、国学素养等名义开展的培训,应如何辨别其培训内容是否含有学科类培训?

    “不是不允许搞学科类培训,而是需要区分是不是学科类培训……”9月23日,在教育部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强调,对于以研学、夏令营、国学素养等名义的培训“变种”,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进行鉴别。

    7月30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的通知》,明确在开展校外培训时,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按照学科类进行管理。同时强调“对涉及以上学科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进行的校外培训,均列入学科类进行管理。”

    而目前市面上存在的一些以夏令营、国学素养等名义开展的培训,应如何辨别其培训内容是否含有学科类培训?9月23日,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指出:“与培训有关的变种不断出现,包括打着游学、研学、夏令营、思维素养、国学素养等名义实际进行学科类培训的,将来可能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新情况,有些打擦边球的情况的确不易辨别。”

    对此,上述负责人称,各地要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课程标准进行审核,同时建立鉴别机制,对于各种不同名目的培训项目,要根据其实际培训目的、方式及内容,请权威专家或者专门机构站在客观中立的角度进行综合研判。

    “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表示,如果培训实质上是对涉及学科的内容进行的专门学习、专门讲解、专门练习,强调的是学科知识导向、为升学考试服务,强化的是学科的听说读写计算等技能训练,与学校教育功能更为相似或接近,就应该按照学科类培训进行管理。

    “不是不允许搞学科类培训,而是需要区分是不是学科类培训,因为学科类和非学科类培训的管理原则是不一样的。”上述负责人强调称,可以搞学科类培训,但必须明确按学科类的制度来管理,而不允许打擦边球。

    文⁄王振袢&发表于 江苏
    [我要纠错]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关键词: 不是 不允许 学科 培训 而是
    有价值
    0
    无价值
    0
    猜您喜欢
    最热文章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

    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