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 页 > 教育动态> 其他地区>正文

    教育部:不简单以论文数量、排名变化评价“双一流”高校

    :2022年02月14日
    扬子晚报网

    2月14日,教育部举行新闻通气会,介绍深入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有关情况。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回答封面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在建设成效评价中,注重体系性、诊断性、集成性和发展...

    2月14日,教育部举行新闻通气会,介绍深入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有关情况。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回答封面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在建设成效评价中,注重体系性、诊断性、集成性和发展性,突出质量、服务和贡献,坚决摒弃数论文、数帽子的做法,不简单以论文数量、排名变化、帽子数量等作为评价指标。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封面新闻记者粟裕摄影

    洪大用表示,根据《成效评价办法》,在各建设高校开展自评总结基础上,三部委基于“双一流”建设监测情况对建设高校及学科建设成效开展了“背靠背”式的定量分析,并组织专家开展了定性评价。

    他表示,综合定量和定性评价结果,从整体发展水平、成长提升程度、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个视角,综合呈现了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成效。成效评价重在查找问题、发现差距,结果按区间及梯度分类呈现,不计算总分、不发布排名,连同意见反馈建设高校,供建设中持续改进。

    “下一步深入贯彻的深化高等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完善现有的成效评价办法和监测指标体系,着眼于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真知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更加多角度的呈现高校和学科建设的成效,更加精准的去指导高校学科的建设,明确改进的重点和方向。”洪大用说。

    洪大用指出,研究和完善分类评价机制,比如说人才培养,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和工程技术的人才培养规律是不一样的,将来就从人才培养角度,要区分不同类型的人才不一样,更用什么更加完善的指标来评价,更好的方式来评价,这是下一步要考虑的重点。

    优化评价手段和方法。评价时不干扰学校,没有更格外的增加学校负担。靠的是学校自己常态化的申报的数据,靠的是用信息化去抓取的第三方的数据,靠的是部内的协同各市区的数据。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当中,在这方面要结合教育部推进的信息化建设,要强化信息的多元抓取能力更加精准,及时的利用信息诊断和评价相关的建设方向学科。

    他还表示,突出对于建设学科和建设高校,对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贡献的评价。要强调双一流建设,要扎根中国大地,在解决中国问题,促进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来创造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经验和模式。“所以在这方面强调特别要突出贡献导向和贡献的评价,克服简单为排名而发表论文倾向。”

    文⁄王振袢&发表于 江苏
    [我要纠错]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关键词: 2月 14日 教育部 举行 新闻
    有价值
    0
    无价值
    0
    猜您喜欢
    最热文章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

    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