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 页 > 教育动态> 其他地区>正文

    教育部:不准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

    :2022年06月17日
    扬子晚报网

    1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大学生就业和返乡工作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吴爱华会上强调,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得层层加码向辅导员摊派就业任务。有...

    1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大学生就业和返乡工作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吴爱华会上强调,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得层层加码向辅导员摊派就业任务。

    有媒体问:部分毕业生反映,有个别高校存在强迫毕业生签约,就业率“注水”的问题,请问教育部将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杜绝学生“被就业”?

    吴爱华指出,为更好地做好就业统计工作,教育部今年专门召开会议,进一步严明就业统计的纪律要求,严格执行“四不准”“三不得”。

    吴爱华介绍,“四不准”是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不得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不准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三不得”是不得不切实际向高校和学院提去向落实率具体指标,不得层层加码向辅导员摊派就业任务,不得将单一的去向落实率指标,与就业工作人员或者辅导员的绩效考核、评优等挂钩。

    吴爱华称,为做好就业统计工作,教育部进一步完善就业统计的制度办法:

    一是建立毕业生监督反馈机制。向已经落实毕业去向的学生通过手机短信或者微信发送信息,提醒毕业生登录“24365就业平台”,及时核对本人就业数据,与实际不符的可直接举报。同时,教育部和各省级教育部门已经全部开通举报电话和邮箱,接受毕业生就业问题线索的举报,强化社会监督。

    二是建立用人单位数据比对核实机制。针对毕业生去的用人单位,通过国家政务接口等权威途径,对高校报送的签约用人单位进行核实比对,对存在问题的用人单位数据反馈给各地重新核实、填报。

    三是建立及时核查处理机制。教育部及各地教育部门定期组织开展就业统计数据核查,对毕业生反映的问题线索进行逐一核验。对举报或核查发现存在问题的高校和有关个人,坚决做到查实一起、处理一起。

    四是开展第三方调查。前两年教育局委托国家统计局对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情况进行抽样调查,今年将继续和国家统计局合作,对今年的就业数据进行抽样调查,与全国的统计数据进行核验比对。

    文⁄王振袢&发表于 江苏
    [我要纠错]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关键词: 17日 国务院 联防 机制 学生就业
    有价值
    0
    无价值
    0
    猜您喜欢
    最热文章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

    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