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 页 > 教育动态> 其他地区>正文

    3位院士、19位科研人员、4大课程,《科学公开课》暑期上新

    :2022年07月17日
    新京报

    科学家教师们传授的不仅仅是科学知识,更是科学方法、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

    人类的祖先是鱼吗?我们该如何理解宇宙?自然界中的“力”到底是什么?……7月20日起,每周三至周六晚8点,《科学公开课》(第二季)将正式开播。暑期,全国中小学生们将在这档由中科院科学传播局、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为青少年联合打造的纯公益、全开放的科学教育课程中“游览”科学世界。

    内容紧贴社会热点,课程精心雕琢锤炼

    如何用概率论来揭示事物的规律?太阳的研究如何引导了现代科学的进步?7月17日下午,在《科学公开课》(第二季)宣传片中,记者看到,汪景琇、童庆禧、严加安3位中科院院士,以及19位科研人员和李永乐等网红青年教师逐一上阵,对孩子们关心的科技问题娓娓道来。

    据中科院科学传播局科普处处长马强介绍,本季《科学公开课》制作前对广大师生和家长进行了大量调研,紧贴社会热点,课程由第一季的科技热点、动物植物、数理科学,调整为探秘宇宙、生命演化、物质微观机理、数学与计算技术四个课程系列,从对太阳的研究,到对银河系的认识,再到对宇宙的理解;从海洋鱼类的诞生,到陆地爬行动物的演化,再到早期人类的迁徙;从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到宏观世界的物质材料;从简单数字里的神奇规律,到计算技术的横空出世,科学家教师们传授的不仅仅是科学知识,更是科学方法、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

    不仅内容精彩,科学课也严把质量关,一如中科院的严谨治学精神,据马强介绍,《科学公开课》每节课都由专家团队精心雕琢和锤炼,除经过PPT审核、PPT美化、课程试讲、课堂录制、剪辑校对等常规制作流程外,还经过工作组初审、专家审核、工作组终审才能成片。而学生们在观看过程中,如有任何疑惑想得到解答,课程中也设置了多个答疑交流渠道。

    以国家植物园和中科院科技成就展为暑期实践基地

    当日,《科学公开课》第二季发布会在刚刚完成布展的中科院科技成就展现场举行,据悉,这里也将成为中小学生科学公开课的暑期实践基地。孩子们将在《科学公开课》的引领下,走出课堂,走进刚刚挂牌的首家国家植物园及中科院科技成就展,实地探访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感受真实的科学环境,认识植物的生长发育,了解中科院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中科院科学传播局、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有关负责人表示,《科学公开课》充分发挥了中科院优秀科学家汇聚、学科体系完善的优势。希望在“双减”背景下,《科学公开课》能够更好地满足中小学生的科学教育需求,帮助青少年学生拓展科学视野,激发科学兴趣,提升综合素质。也希望全国中小学生和科技教师在观看直播后,积极参与主办方意见调查,或者在网络平台留言,以便打造更美好的寒假“科学世界”。

    据介绍,自7月20日起,第二季《科学公开课》将于每周三至周六晚8点,在学习强国、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网客户端、央视频、光明网、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科学网、北青报、中国科普博览、科学世界、抖音、腾讯视频、哔哩哔哩、快手、知乎科学、小红书、视频号、微博等媒体平台同步直播。直播结束之后,公众也可在中国科普博览网站《科学公开课》专题页面回看课程视频。

    第二季《科学公开课》由中科院科学传播局、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主办,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承办,浙江教育出版社、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提供支持。

    文⁄宋聪乔&发表于 江苏
    [我要纠错]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关键词: 人类 先是 我们 如何 理解
    有价值
    0
    无价值
    0
    猜您喜欢
    最热文章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

    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