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 页 > 教育动态> 其他地区>正文

    防溺水、防中暑、避雷雨……这份暑期安全指南,师生家长一起来看!

    :2022年07月21日
    江苏教育发布

    夏季是溺水、中暑等安全事故的高发期,在享受快乐暑假的同时,家长们一定要重视孩子的安全防护,一起来看这份安全指南——

    夏季是溺水、中暑等安全事故的高发期,在享受快乐暑假的同时,家长们一定要重视孩子的安全防护,一起来看这份安全指南——

    暑期安全

    1.防溺水安全要点要牢记——

    这些情况容易导致溺水

    ①不了解水性,对自己的体力和游泳能力缺乏正确估计,进入水中便可能导致溺水。

    ②即使是习水性的人,由于未做充分准备活动,下水后突然遭受冷水的刺激,或者游泳的时间过长,体内的二氧化碳丧失过多等原因也会在水下出现四肢痉挛、抽搐,导致失去自主能力而下沉。

    ③安全意识淡薄,在非开放的水域游泳,四肢可能会被水底的水草缠绕而导致下沉,或者陷入泥沙而失去控制能力。

    ④在水中互相嬉戏、打闹,发生意外后又惊慌失措,导致溺水。

    警惕这些溺水高风险地点

    不同年龄段儿童溺水发生的高危地点不同:

    ①4岁以下儿童的溺水高发地点主要为家中蓄水容器,如水缸、浴盆等等。

    ②5-9岁儿童溺水高发地点会涉及水渠、池塘和水库等。

    ③10岁以上儿童活动范围更大,主要为池塘、湖泊和江河等。

    关于防溺水

    这些认识误区要避开

    ✘游泳圈、充气的水上玩具可以很好地保护孩子?

    ——错!没有任何设备可以代替成人监护。

    ✘溺水时,一定会拼命拍水或大喊,能被及时发现?

    ——错!很多溺水都是悄无声息发生的,而且发生得非常迅速。

    ✘会游泳就不会溺水?

    ——错!呛水、抽筋、过度疲劳等都可能导致会游泳的人溺水。

    游泳溺水风险高

    盲目对溺水者施救

    同样也很危险

    点击视频

    学习溺水施救的正确方法

    ↓↓↓

    2.雷雨天避险安全要点要牢记——

    雷雨天气保护好孩子

    ①关闭门窗,防止雨水扑入屋内,一旦进水立即关闭电源、煤气等设备。

    ②不要走地下通道或高架桥下面的通道。

    ③在山地如发现水流湍急、混浊及夹杂泥沙时,可能是山洪暴发的前兆,应离开溪涧或河道。

    ④如住所可能出现严重水淹,应撤离居所,到安全地方暂避。

    ⑤不要在流水中行走,15厘米深度的流水就能使人跌倒。

    ⑥应及时了解掌握气象信息,在雷雨等恶劣天气情况下提醒孩子尽量留在家中或其他安全场所。

    ⑦若遇洪灾,先到屋顶暂避,并用绳子或被单等物品将身体与树木等安全固定物相连。等到达相对安全之地,应立刻发出求救信号,争取及时被营救。

    ⑧若遇到雷雨天气,请拔掉插头,关上电源,不到易触电的场所活动;不到大树下等易遭雷击的危险处躲雨,避免雷击。

    ⑨雨后山区易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请尽量避免或减少到山区出行。

    3.高温避暑安全要点要牢记——

    孩子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

    ①孩子在中暑前都会有一些先兆症状,比如:皮肤起红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痱子;头晕胸闷、恶心呕吐、四肢肌肉酸痛……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中暑。

    ②轻度中暑:孩子会出现头晕、头疼、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乏力、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③重度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大部分都伴有体温明显升高的症状。

    不同中暑情况可以这样处理

    热疹,又称痱子,是一种在炎热、潮湿的天气里大量出汗而引起的皮肤刺激。它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常见于少年儿童,这种皮疹在肌肤凉爽后不久可自行消失。

    怎样识别:痱子看起来像一个红色的丘疹,常出现在脖子、上胸部、腹股沟和肘折处等。

    怎样处理:热疹最好的处理方法是提供一个凉爽、湿度小的环境,保持患处干燥。热疹的治疗很简单,通常并不需要去医院接受专业的救助。

    晒伤。人们应尽量避免晒伤。虽然晒伤引起的不适通常很轻微,一般一周以后可自行缓解,但它仍然是一种对皮肤的伤害。严重的晒伤需要到医院进行医治。

    怎样识别:皮肤变红,感到疼痛,暴晒后温度异常升高。

    怎样处理:如果未满1周岁或出现发热、水泡或严重疼痛的症状,要咨询专业的医生。

    在处理晒伤的皮肤时,应记住以下要点:

    ▲避免反复日晒。

    ▲晒伤的地方请冷敷,或浸泡在凉水中。

    ▲在晒伤的地方涂抹保湿乳液,不要使用霜、软膏等质地过于浓稠的护肤品。

    ▲不要挤破水泡。

    热痉挛。通常发生在人进行剧烈运动且大量出汗时,使人身体中的盐分和水分随汗液一同流失。肌肉中的含盐量低可能是造成热痉挛的原因。此外,热痉挛也可能是热衰竭的一种表现。

    怎样识别:四肢、腹部等大肌肉群的痛性痉挛,体温可能会升高,一般不超过40­℃。

    怎样处理:转移至凉爽通风的地方,补充液体的同时,给予肌肉拉伸及按摩。

    酷暑炎夏

    一定注意自身安全!

    来源:微言教育

    文⁄王振袢&发表于 江苏
    [我要纠错]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关键词: 夏季 溺水 中暑 安全 事故
    有价值
    0
    无价值
    0
    猜您喜欢
    最热文章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

    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