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 页 > 教育动态> 其他地区>正文

    七所高职、两家单位与北京新城职业学校携手培养专业人才

    :2022年09月18日
    新京报

    通州职业教育推动城教融合,推进校校协同,深化产教融合,努力开创职业教育新局面。

    “推动通州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城市副中心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升北京新城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水平……”9月16日下午,北京市教委举办支持通州职业教育发展专题会暨北京新城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校企合作签约仪式。

    当日,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等七所高职院校与新城职业学校完成“开展中高职专业协同建设一体化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签约,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北京星海钢琴集团有限公司同新城职业学校就“订单式”培养达成协议。

    市教委副主任孙其军、通州区副区长董明慧,国家大剧院、北京交响乐团等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负责人出席了活动。

    suj202291810235693957_1(1).jpg

    北京新城职业学校艺术类新专业建设校企合作签约。北京市教委供图

    新增两门专业,为企事业单位精准输送人才

    “作为副中心唯一一所公办职业高中,新城职业学校发展前景广阔。”北京新城职业学校校长刘慧金介绍了学校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办学方向。

    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综合管理部副部长孙洋表示,在国家大剧院一院三址的发展格局下,对剧场管理、舞美制作等专业人才的需求旺盛。此次签约是该中心第一次与职校组建“订单班”,根据协议内容,新城职业学校制定突出实用性的培养方案,中心将协助做好舞台相关专业人才培养。

    孙洋介绍,本次协议有效期为三年,学生在校上完基础课,便可到中心参观、学习实操、规范操作行为,让技艺得到传承和创新。最后一年,中心将提供实习机会,并择优录用。“充分发挥我们的剧场资源、舞美资源、舞台管理资源,为学校提供专业的校外教师队伍及实践实训基地,希望通过产教融合,能够让培养的人才走向全市乃至全国的演艺行业。”

    在孙洋看来,“订单式”培养把单向输出变为双向闭环。过去,舞美中心履行艺术教育义务的方式主要是走进大中小学校、百场公益演出下基层等;如今,校企合作可以让中心得到人才补充,培养一支懂舞台、了解舞美和剧场管理的后备军。

    星海钢琴集团董事长孟宇表示,星海的技能培训学校主要开展面向社会的短期培训,与新城学校的“订单”则为学历教育合作,“北京每百户钢琴拥有率已经破10,在市场需求的牵引力和教委的鼓励下,艺术类的职业教育也是有前景的。”

    新城职业学校副校长熊争光透露,为契合企业需求,学校在原有9个专业的基础上,新增了舞台艺术设计与制作、乐器维修与制造,两门新专业均为30人制的小班化精品教学,目前正在筹备,预计明年开始招生。

    校企合作之外,中高职协同共建也将为新城职业学校的发展提供助力。

    当日,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七所高职院校与新城学校完成“开展中高职专业协同建设一体化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签约。

    七所高职院校将在深化教学改革、强化衔接管理、夯实常态建设、加强资源融通等方面帮助新城职业学校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城教融合、校校协同、产教融合,统筹推进通州职业教育

    “我们会提供师资和软件,希望发挥示范作用。”北京交响乐团团长孟海东说道。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副校长王晓华表示,作为牵头单位,学院将整合资源,发挥优势,不仅仅立足于就业,更关注高质量的人才培养。

    当日,与会嘉宾也纷纷为如何更好推进通州职业教育献言献策。

    “今天的专题会,是通州职业教育走向更大舞台的一个新起点。”签约仪式后,市教委相关领导如此评价道。他指出,职业教育发展要围绕城市功能和社会经济发展大局面,同时也离不开社会各方、特别是属地政府的支持。

    他建议,推进通州职业教育首先要推动城教融合,增强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要对应副中心行政办公、文化旅游、商务服务三个主导功能,不断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学校抓好艺术类特色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挂钩。

    其次是推进校校协同,实现首都职业教育资源共享共用。今年8月,市教委统筹组建了新城职业学校“3+2”中高职衔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明确共同教研、沟通互访、师资共享、学生一体培养等制度要求。委员会主任所在院校要将各项共同建设提升专业建设水平的工作制度落实,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最后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企业要素及需求全方位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行业企业全面深入到教材开发、质量评价等环节,学校面向市场办学,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在相关企业设立实习实训基地。改革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加大资金投入和联合培养力度,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建立校企常态化沟通机制,梳理任务清单,完善考核检查机制等。

    文⁄王振袢&发表于 江苏
    [我要纠错]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关键词: 推动 通州 职业教育 高质量 发展
    有价值
    0
    无价值
    0
    猜您喜欢
    最热文章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

    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