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技能型人才短缺现象一直受到社会关注。这样的问题应如何破解?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劳动学会会长杨志明日前表示,要形成人才制度设计,同时也要让高级技师等能得到社会认可。近日,由中...
近年来,技能型人才短缺现象一直受到社会关注。这样的问题应如何破解?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劳动学会会长杨志明日前表示,要形成人才制度设计,同时也要让高级技师等能得到社会认可。
近日,由中国商业股份制企业经济联合会、北京各省市驻京机构商务协会联合主办,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等支持举办的“2022中国高端人才就业发展大会”在北京举行。
杨志明在会上分析称,我国已经进入了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导向,合力推动劳动领域出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
中国劳动学会课题研究显示,中国“十四五”时期将进入高技能人才引领的技能时代,同时也将进入两才并重的人才时代,既工程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并用。
不过,目前中国高技能人才仍然面临短缺。他以数据举例说,中国是个技能大国,技能劳动者2亿多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6000万,占技工总量的约30%,不过,这和德国、日本等国家50%的占比尚有差距,差距是潜力也是动力。
杨志明表示,要加大人才培育创新力度。以高技能人才为例,要形成制度的设计,包括学徒工、中级工、高技工、技师、高级技师、首席技师,再到科技技师等等。同时,技师和工程师要打通通道,拥有同样的待遇,也要提升高技能人才社会认可度,要让高级技师和高级工程师一样,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此外,他还强调,要加大吸引人才环境创新的力度,用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情感留人,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才流、信息流、技术流等不断流入人才聚集地区,同时形成人才引领高地。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