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 页 > 教育动态> 其他地区>正文

    中国国际教育年会17日召开,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倡议密切教育合作

    :2023年02月18日
    新京报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致辞中表示,过去十年,中国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教育对外开放不断提质增效,我国教育事业发生了格局性变化。

    “我们应开展师生深度交流互访,促进各国相知相惜。”2月17日上午,第23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暨展览全体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致辞中表示,过去十年,中国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教育对外开放不断提质增效,我国教育事业发生了格局性变化。

    为促进合作共赢,提升教育发展韧性,怀进鹏提出三点倡议。

    一是充分发挥机制平台积极作用,密切教育合作;深度参与多边机制框架下的教育合作,加强在教育领域的互联互通,促进全球教育的共同发展。

    二是全面深化数字教育合作,推动教育现代化;利用信息化手段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合作提升师生数字素养和能力,实现教育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发展。

    三是广泛开展交流互鉴,夯实合作基础。在切实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基础上,创新设计更多交流项目,不断增进彼此理解与友谊,推动建设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世界。

    会上,围绕人才培养、跨学科教育与研究、技术发展与教育重塑、新时代教师的挑战等方面,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小涓,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中山大学校长高松,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校长休·布雷迪,香港大学协理副校长刘宁荣,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等作主旨发言。

    其中,江小涓谈道,国家发展目标和任务日趋多元,各方面有加持也有制约。新征程下,需要在志向、能力、素质、眼界和情怀方面培养人才,“在技术飞速进步的时代,技术逻辑日益广泛渗透,此时人文情怀尤为重要。要加强尊重情感、关注个性、增进人的主体地位等以人为本角度的情怀培养。”

    王树国则在发言中多次强调了人才的“融合”理念培养。他谈道,时代变革背景下的合作也好、矛盾也罢,所有落脚点都不应该偏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如果我们的年轻一代不接受和传承这份价值文明,那么人类社会将走向灾难。” 王树国认为,大学须主动融入社会、进行知识重构,通过内部融合与交叉融合,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

    此外,高松、刘宁荣、唐江澎等还提出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两者是统一的”“技术可以实现因人施教,更加准确帮助学生实现全面教育”“卓越的教师应该是在具体学科领域有专业信仰和学术造诣的学者”等观点。

    本届年会以“适应与改变——重塑我们的教育”为主题,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将开展30余场平行论坛、10余场双多边洽谈会和宣讲会以及5场主题展览。

    文⁄王振袢&发表于 江苏
    [我要纠错]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关键词: 我们 开展 师生 深度 交流
    有价值
    0
    无价值
    0
    猜您喜欢
    最热文章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

    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