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 页 > 教育动态> 其他地区>正文

    给学生戴小蜜蜂惹争议,教师拍视频边界何在?

    :2024年11月19日
    北青网

    近期,老师给爱说话的学生戴“小蜜蜂”的视频,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记者注意到,网上类似的视频有不少。对此,有网友认为这种方法很棒。也有网友认为,方法很好,但老师不该把孩子的视频发到网上。

    中新网北京11月19日电(记者 袁秀月)学生课上爱说话,给他戴上“小蜜蜂”行不行?老师在网上分享课堂视频,边界在哪里?

    近期,老师给爱说话的学生戴“小蜜蜂”的视频,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记者注意到,网上类似的视频有不少。对此,有网友认为这种方法很棒。也有网友认为,方法很好,但老师不该把孩子的视频发到网上。

    视频截图

    “从专业角度来看,老师给某一个学生戴上小蜜蜂显然是不当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对中新网记者表示。

    他认为,老师可能会依据学生的某一次表现就做出某种判定,但这种判定的依据不可能是深刻完整的,而学生又是发展变化的。在他看来,除了不能给学生戴上“小蜜蜂”,也不该给学生贴上其他的标签,例如优秀、差生等类似等级的标签都是不合适的,违反教育教学的原则,还可能会对学生造成伤害。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看来,要搞清楚学生上课说话是不是问题,对课堂的教学秩序要有准确的界定。比如在国外的一些小学课堂,是允许学生发言和表达的。又比如在课上的游戏活动时,说话又是正常行为。如何引导学生,需要从教育能力、管理方式等方面思考。

    可以注意到,近年来,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很多老师拿起手机记录教学瞬间,分享教学方法和心得。然而,老师该不该拍课堂视频、怎么拍,却引发诸多讨论。有观点认为,需要为教师直播、拍视频划出边界,既要鼓励知识科普、理念分享等优质视频,也要及时制止有损教师群体形象的不当行为。

    熊丙奇认为,教师把教学过程中的方法、心得等分享到自媒体上,需要有两个前提:一方面要征得学生监护人的同意,另一方面要保护学生的隐私。

    “因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被批评教育,都发生在班级里或学校内。但如果把它拍成视频传到网上,就涉及对学生的隐私侵犯。举个例子,比如说某个学生在学校上课不遵守课堂秩序,老师让他课堂罚站,这事到此就结束了。但如果说拍照片贴到学校里,或拍视频发到网上,就是扩大了对学生的处罚,侵犯了学生的隐私。”

    熊丙奇表示,现在很多老师以课堂为背景进行直播,包括一些大学生在宿舍直播都涉及这个问题,“尊重别人,保护学生的隐私,这实际上是不可逾越的底线,但是很多人缺乏这种底线意识”。

    在他看来,教师掌握这个边界很简单,“如果这个学生是你自己的孩子,你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愿不愿意把自己孩子的信息传到网上,这是基本的判断标准”。

    此外,教师在网上分享教学视频,也会带来一些乱象。比如,一些家长可能会过度关注视频中的细节,对教师进行指责。有的教师也可能为了迎合大众口味,会过分追求形式化的表现,忽略教育的本质,等等。

    如何教育学生?什么样的方法是对的?网上众说纷纭,很多人有自己的看法。储朝晖认为,自媒体时代,应该给每个人发表意见的机会。但是大家在接触这些信息时,要做出自己的判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不能人云亦云。同时,老师作为专业教育工作者,需要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和客观标准,同时也要吸纳多方面的意见。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其中提到,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维护教师教育惩戒权,支持教师积极管教。(完)

    【编辑:苏亦瑜】


    文⁄宋聪乔&发表于 江苏
    [我要纠错]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关键词: 中新网 北京 11月 19日电 记者
    有价值
    0
    无价值
    0
    猜您喜欢
    最热文章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

    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