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 页 > 教育动态> 其他地区>正文

    中国教育技术学会刘雍潜:要分层次和学段开展通识教育

    :2025年03月14日
    新京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加快人工智能在教育培训等多场景应用。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对基础教育的促进作用?当AI走进课堂,中小学教师如何与人工智能同行?

    “人工智能”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热议的话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加快人工智能在教育培训等多场景应用。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对基础教育的促进作用?当AI走进课堂,中小学教师如何与人工智能同行?

    3月10日下午,新京报记者连线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学校党委书记刘希娅,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刘雍潜,松鼠Ai智能老师联合创始人、CEO周伟,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教育”的话题。

    “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心理特征,而不是笼统地都学技术。”具体来讲,刘雍潜认为,小学一到三年级的低龄阶段更多的是引导和体验,四至六年级逐步从体验变成知识积累;初中阶段是认知性学习的主要阶段,可以让其初步理解人工智能的技术原理,为高中打下基础;高中阶段就可以深化实验、动手创新,把掌握的专业知识转化为综合应用的能力。刘雍潜表示,切忌揠苗助长,课程要符合孩子的心理年龄,这样才能符合社会的预期和家长的愿望。

    文⁄王振袢&发表于 江苏
    [我要纠错]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成为 今年 全国两会 话题
    有价值
    0
    无价值
    0
    猜您喜欢
    最热文章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

    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