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 页 > 教育动态> 其他地区>正文

    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论坛之“寿光模式”高层研讨会召开

    :2025年05月20日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5月17日到19日,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论坛之“寿光模式”高层研讨会在潍坊科技学院召开。研讨会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委共同指导,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主办,潍坊科技学院承办。

    5月17日到19日,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论坛之“寿光模式”高层研讨会在潍坊科技学院召开。研讨会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委共同指导,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主办,潍坊科技学院承办。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石明磊,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员、第二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徐旺生,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原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傲雪,山东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政协委员杨越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人才计划特聘教授王晓峰,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志新,鲁东大学农林工程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张洪霞,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昝艳君,哈尔滨商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魏胜,天津城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红星,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侯汉学,潍坊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李祖勇,潍坊科技学院校长、党委副书记魏华中,全国人大代表、潍坊科技学院特聘教授邹宁,以及来自全国部分高校、媒体等近百名代表参加。

    魏华中向参会嘉宾介绍了我校面向基层、服务地方,聚力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建校41年来,潍坊科技学院扎根农圣故里的文化沃土,在山东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和全面建设推广寿光模式的愿景指引下,充分发挥人才、科技和智力优势,坚持真科研、真数据、真成果,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努力打造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高水平科研人员输出高地、资政建议策源高地、科技创新研发高地、政产学研合作引领高地。学校建设了种业发展智库,建立了从良种研发推广到智慧农业服务的科研创新平台,构建了覆盖设施农业全产业链的专业服务体系;坚持校地共生、产教融合,与多家企业建立了产业学院和校外实训基地,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组建高层次人才团队,围绕“寿光模式”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两大主题,与农业农村部门合作,开展了大量调研工作,取得了丰硕研究成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彭森以视频方式致辞,向研讨会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农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尹成杰以视频方式对研讨会的举办表示祝贺,并作《构建县域现代产业体系是城乡融合的基础》主旨演讲。

    徐旺生研究员作《农耕与游牧——两种文化类型对比下的齐民要术学科建设思考》报告。指出中西方文明的区别根本上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区别,可持续农业是未来发展的目标,要构建和谐农耕文明体系,使农业以至社会向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王傲雪教授作《从转基因争论思考科学精神的培育》报告。深入剖析了科学精神培育的核心要素,着重强调了问题意识的关键作用。指出科学精神的起点是问题和目标,科学精神的基础是理性与实证,科学精神的核心是原理与创新,科学精神的体现是竞争与协作,科学精神的原则是全面与辩证,科学精神的内在要求是境界与追求,科学精神是人类文化生产中的第一精神力。

    张志新教授作《农业基础设施的粮食增产效应研究》报告。指出农业基础设施对山东粮食产量存在显著的增产效应,但增产效应异质性明显。农业基础设施能够通过扩大种植规模、促进技术进步和降低受灾水平来促进粮食增产。

    魏胜教授作《农业文化遗产旅游游客感知的多元主题研究》报告。构建了涵盖表征因素、效用因素、农业文化因素、人为结构因素和自然结构因素五个维度的农业文化遗产旅游游客感知框架,揭示了农业文化遗产旅游游客感知各维度和各主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农业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与旅游开发提供新思路。

    韩建雨副教授作《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报告。深入剖析了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内在逻辑,指出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实现共同富裕有正向促进作用。

    潍坊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丁莹莹作《扎根地方办大学 构建校地共生新格局——潍坊科技学院服务区域发展的实践探索》报告。分享了参与乡村振兴的典型实践和成效,提出要夯实数字农业发展基础,加快培育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

    5月18日下午,研讨会设乡村振兴、种业发展、齐民学与古农学研究三个分论坛,与会的30位专家、学者分别围绕相关专题展开探讨。

    本次研讨会聚焦“寿光模式”与乡村振兴,谋人民福祉,答人民之问。与会专家从文化、科技、治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全面分析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内在规律和客观要求,涌现了许多新观点、新思路,提出了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寿光模式”的创新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重要借鉴。

    (稿件来源:潍坊科技学院

    文⁄王振袢&发表于 江苏
    [我要纠错]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关键词: 5月 17日 19日 新时代 乡村
    有价值
    0
    无价值
    0
    猜您喜欢
    最热文章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

    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