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 页 > 教育动态> 其他地区>正文

    高中语文考试阅读理解,原作者20分只得6分!作家致歉,网友炸了…

    :2019年01月22日
    人民日报

    “一切‘祸害’都非我的本意,向苏州全体高二学子致歉。”日前,湖南省株洲市教育局工作人员王亚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发了这样一条消息。熟知内情的人都知道,原来,就在刚刚结束的苏州高二年级语文统考中...

    “一切‘祸害’都非我的本意,向苏州全体高二学子致歉。”

    日前,湖南省株洲市教育局工作人员王亚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发了这样一条消息。熟知内情的人都知道,原来,就在刚刚结束的苏州高二年级语文统考中,有一道现代文阅读理解题目,文章即摘选自王亚的一篇散文《清明》,而由于最终的标准答案太难,有学生考后通过微博直接联系上了王亚,并请她作答,而率性的王亚也很快作了回应。没想到标准答案出来后,20分的题目,王亚也仅仅能拿6分

    “想知道原作者做题时什么感受”

    有意思的是,得知王亚也仅考了6分的不少苏州学生,事后却成了王亚的“粉丝”。

    “现在微博粉丝一下增加了200多,几乎都是苏州的学生。”19日晚,王亚告诉记者,16日晚,一名自称苏州的高二学生通过微博主动联系到她后,又通过私信将当天语文统考的阅读理解题目发给了她。

    “那时还没出答案,我也是觉得好玩,就作答后发了过去。”王亚说,有意思的是,事后该名学生在标准答案公布后,竟然一项项给她的作答打分,最终成绩是6分。

    王亚微博截图

    通过聊天记录,记者也看到,苏州的这名学生估计是在考试时遇到了很大的困惑。“我很好奇原作者做考试题时是什么感受。”该名学生为此还特意将20分的阅读理解题目拍照并发给了王亚。而率性的王亚也哈哈一笑,并随后将自己的答题发给对方。

    王亚没想到的是,事后几天,她的微博点击量一下增加了近两百,几乎都是关于此次考试的吐槽。有学生调侃自己“一道阅读题做成人格分裂”,也有学生表示“文章太感人了,考场看完时差点哭了,但没有做题的心情”,更有学生称“第一次这么喜欢一篇考试阅读”等。

    “写文章和做题规则不一样”

    记者了解到,王亚是一名作家、教育工作者,目前在株洲市教育局工作,此次苏州高二语文统考阅读理解的文章系摘录于其2016年出版的散文集《声色记——最美汉字的情意与温度》。而得知苏州的学生给她的作答打了6分后,王亚也直言这很正常,写文章和做题不一样。

    1月19日,王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之前也是一名语文老师,从出题者角度来说,阅读理解主要是考查学生依据文本进行理解与归纳的能力,而并不拘泥于哪一篇文章。从最终的标准答案来看,王亚认为,苏州出题的老师几乎把她文章想要表达的意思都写出来了,标准答案甚至比她本人在写文章时的考虑更周到

    对于自己最终只能拿6分的情况,王亚也表示,主要还是在答题技巧上没有掌握好。“规则不一样。”王亚说。

    株洲市二中语文教研组组长严朝晖老师也表示,语文考试与文学鉴赏并不冲突,但两者还是有本质区别,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主要是侧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文本解读,标准答案也是需要经过集体讨论研究,而按照这样的要求,文章作者本人拿不到高分也很正常。

    新闻拓展

    “标准答案出来之前,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2017浙江高考语文卷,阅读理解题——现代文《一种美味》中有这么一段话:

    题目要求考生分析,鱼眼发出诡异的光有什么深层含义。

    简直难煞了一众考生们。

    考生联系了这篇文章的原作者巩高峰,希望他能告诉大家这个“诡异的光”到底有什么含义。

    然而,巩高峰表示,在标准答案公布之前,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

    作家周国平:做自己的文章差点不及格

    周国平说,他的很多文章都收录在语文课本、中学生阅读材料以及语文考试的阅读题里。经常有人告诉他,中学的试卷或课本里有自己的文章,他发现,原来自己是通过中学语文课进入了孩子们的视野。

    日前,周国平出了一本特别的书,名为《试卷中的周国平》。这本书其实是55份语文试卷评注,他的编辑共收集了55篇语文测试卷里关于周国平文章的阅读理解题,周国平自己也被“要求”做了一遍这些题目,结果他也只得了69分,差点不及格!

    周国平有点哭笑不得,看着每张卷子都有标准答案,他产生了一个疑问:“我做自己文章的阅读理解,分数还不如学生,为什么?”

    这一问题,在专家眼里却“再正常不过”,专家解释,当一位作者在写文章的时候,有他自己想表达与不想表达的内容,甚至这位作者就仅仅是想表达一种情绪。但一般的读者在读的时候,结合自身经历、个人理解力等方面,又读出了不同的体会,得到不一样的结论。而考试的指向明确,要考某个语言点,设置的命题都是有目标答案。

    所以,专家看来,作者的表达、读者的理解、命题的答案,这三者不统一,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网友评论

    梨花落雨时 :毕淑敏女儿让妈妈答自己的阅读理解时,毕淑敏就说自己写的时候不是答案中的意思

    漫无目的慢慢吃 :出题人总是去臆想作者的思想。

    七大王家小船工:每次看到语文试卷上“请谈谈你自己的看法”,就感觉很操蛋;不如把题目改成“请谈谈出题人的想法”

    Cicero_Wong:鱼的眼睛为什么会发光?

    真的达达:我觉得原作者,无论怎么回答都是满分,只有他知道自己内心想法

    喂鱼抽猫啊:出题人:我比作者更了解作者

    田野里的兔:作品完成之日,作品就已经进去读者解读阶段,所以作者本人得分少,确实 是正常的。

    文⁄王振袢&发表于 江苏
    [我要纠错]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关键词: 一切 祸害 我的 本意 苏州
    有价值
    0
    无价值
    0
    猜您喜欢
    最热文章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

    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