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 页 > 教育动态> 其他地区>正文

    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在京开幕,规模创历届最高

    :2025年08月19日
    新京报

    大会将持续到8月20日,共举办2场全体会议,17场平行会议,4场主题论坛和4场专题活动,将涵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终身学习等领域。

    汇聚国内外教育、科技、企业等领域专家、学者及一线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新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8月18日上午,“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在北京开幕。

    新京报记者在会上了解到,本届大会以“人机协同催生教育新生态”为主题,各方齐聚一堂,分享人机共育、人机共教、人机共学的教育新实践,思考如何构建安全、高效、可持续的智慧教育新生态。

    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副院长曾海军接受采访时介绍,本次大会国际国内嘉宾超过500人,现场参会代表逾2200人,规模创历届最高。

    全球首部描绘教育2050未来图景的著作发布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数字化,将其视为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中国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大会主题兼具国际先进性和中国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意义。人工智能的飞速迭代深刻影响教育,教育数字化是关乎教育强国成败的战略要务。中国正推动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教育各领域,实施战略行动三年来,已带来五大变革:一是改变学生的“学”,通过AI构建公平、智慧、便捷的学习环境,实现“有教无类”,尤其助力特殊教育;二是改变教师的“教”,将AI融入教学全流程,促进优质资源沉淀与共享;三是改变学校的“管”,提升决策精准度与服务水平,推动教育治理智能化;四是改变高校科研范式,在量子计算、生物制药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五是正在改变教育形态,重塑师生关系和学校空间。

    会上,吴岩介绍了中国提出的智慧教育发展框架“三新”(数字化迈向智慧教育新阶段、能力为本的人才培养新标准、未来教育变革新路径)和“四未来”(培养未来教师、打造未来课堂、建设未来学校、创建未来学习中心)。他呼吁全球共同努力,超越传统教育界限,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智慧教育新时代。

    miaochx20258191552302657684.jpeg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于吉红在开幕式上讲话。 受访者供图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于吉红表示,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迅猛发展,教育正经历深刻重塑,数字化转型是全球教育变革的必然方向。作为中国师范教育的排头兵,北京师范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推动教育数字化战略示范工程,启动“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计划,深入实施“强师工程”。同时作为“世界数字教育联盟”首任理事长单位和联合秘书长单位,北师大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积极通过国际平台推动数字教育理念与资源跨国流动,贡献中国智慧。面对“智能时代、教育何为”的时代课题,她呼吁高校切实担负使命。

    开幕式上,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联席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席主持人黄荣怀教授发布重磅成果——全球首部描绘教育2050未来图景的著作《智慧教育:迈向教育2050的路径》。该书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全书分为四篇,分别从教育数字化转型、智慧教育的表现性特征、智慧教育的建构性特征以及智慧教育的未来图景四个维度展开深入探讨,力图构建一个全景化的智慧教育研究框架,为智能时代教育变革提供学术借鉴与操作思路。该书既立足服务国家战略,也积极回应全球面向2050的教育发展共识,期待为全球教育共同体贡献具有普遍价值的中国方案。”黄荣怀说道。

    大会规模超过往年,将发布系列重要成果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斯蒂凡妮亚·贾尼尼(Stefania Giannini)在大会上带来警示——学习者过度依赖AI可能导致自主决策权让渡,她呼吁坚守教育四大根基——学习、思考、为人与发展,确保技术协作不削弱判断力、责任意识与人文关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教育监测报告团队主任马诺斯·安东尼尼斯(Manos Antonini)也在报告时特别警示,数字技术应作为人机互动的有益补充而非替代,并呼吁始终以学生利益为核心,关注学习成果实效而非单纯数字化投入,以实现教育真正进步。

    miaochx20258191552302657687.jpeg

    在同日举行的智慧教育展上,多家企业和学校展示育人成果。 新京报记者 刘洋 摄

    在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区体育馆外,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此次活动中不仅有主题论坛和平行论坛,一个汇聚了全国智慧教育企业和学校育人成果的智慧教育展也同期开展。利用3D打印技术提供高校陶瓷教学空间解决方案、人机协同教学超级智能体提供机器人智能授课、编程AI幼教驱动学前教育应用场景创新、利用传感器支持校内力学的实验和测试……多家企业和学校带来了新技术支持下的育人成果,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中小学、教育主管部门的代表们在展区游走,寻求新的合作机会。

    “我们作为师范类院校,也正在面临人工智能浪潮中包括软件、师资平台建设和硬件升级等方面的挑战。这次特意从广东赶来,希望发现一些可以合作的机会,为学校硬件升级做准备。”广东省肇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林江锋手里拿着一摞从各个展台收集的宣传资料说道。

    “今年的教育大会规模超过往年,特别是国际嘉宾超过270人,国内嘉宾超过300人,加上参会代表、学生志愿者,规模接近3000人。会议内容设计丰富,包括开幕式、闭幕式、平行会议、论坛、专题活动和闭门会议等30多项活动。”曾海军介绍,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是在“科技、教育、人才”发展一体化背景下的重大命题,因此,本次大会是首次开放办会,由全球智慧教育合作联盟和16个国际组织共同组织,由企业承办不同形式的会议,以推动教育数字化和教育场景的应用,并强调人机协同在智慧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教育科技企业和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研究人员、专业人员共同促进行业发展,会上还将发布系列重要成果,包括面向全球的智慧教育体系、中国实践的研究成果以及教育部综合信息技术支撑的综合素质评价等。”曾海军介绍道。

    据悉,本次大会由北京师范大学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联合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教育学部、心理学部、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联合承办。大会将持续到8月20日,共举办2场全体会议,17场平行会议,4场主题论坛和4场专题活动,将涵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终身学习等领域,涉及人机协同教学、学生评价、数字化领导力、智慧学习环境、科教融汇与产教融合、学术发表与国际传播等主题,并重点关注农村教育、教师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科学教育、智慧阅读等热点话题。还将颁布全球智慧教育创新奖,发布全球智慧教育合作倡议。

    文⁄王振袢&发表于 江苏
    [我要纠错]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关键词: 汇聚 国内外 教育 科技 企业
    有价值
    0
    无价值
    0
    猜您喜欢
    最热文章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

    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