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吸引高学历生学技能
技工院校开学日现场感受技能的力量
热门专业迎来“回炉”大学生
河南化工技师学院开学日,新生们正在领取生活用品。
□本报记者 王向前 文/图
8月16日,我省部分技工院校迎来2025年秋季迎新入学日。入学现场,河南化工技师学院的新生尤为引人注目。该校今年的新生相当一部分是高中毕业生,也有不少大学毕业生。以该校“王牌”专业之一的电子显微镜技术入学情况为例,今年秋季共招生100人左右,均为高中毕业生或以上文化程度。其中,专科学历者有14人,本科毕业生10人。
在不少人印象中,技工院校是“考不上高中才去上”“只要想上就能上”的教育机构,这些学生和家长为什么纷纷选择技工院校?在入学现场,记者感受到的是技能的力量。
一个选择,多个希望
21岁的王浩,是开封市龙亭区人。8月16日上午见到他时,他正在志愿者指引下办理入学手续。入学录取通知书上,写着录取专业为电子显微镜技术。
“今天来报到,我挺开心的。这是我自己作出的选择,希望将来拥有一技之长,能有更好的工作和未来。”聊起求学经历,王浩言语中透着自信和阳光。
他说自己以前学的是动漫制作专业,今年6月从省内一所高校毕业,取得大专文凭。随着就业环境的变化,以及AI技术对文化创意行业的冲击,动漫行业看着很热闹,但新人的就业状况不理想。
认真分析了就业形势和发展前景后,他想改变赛道,谋划更适合自己的就业路径。此时,家附近的河南化工技师学院引起了他的注意。该学院拥有全国职业教育院校中唯一的电子显微镜技术专业,这也是学院招生最为火爆的专业,为中国现代科学的科研一线提供了大量电子显微镜技术人才。
“社会分工越细,专业技能越吃香,就业机会就越多。”大学毕业后再到技工院校学习技能,需要再度过4年校园时光,王浩虽然在报名时也曾犹豫这个选择是否合适,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报名入校,再当一次新生。
一门技能,多种可能
熙熙攘攘的新生人流中,来自洛阳的中专生贺紫琦也在父母陪伴下,走向报名处,准备开启新的生活。
她从各种报道中看到不少年轻人技能成才的故事,河南化工技师学院培养出来的两位世界技能大赛冠军更是激励了她。“她们来自河南的普通农村家庭,初中成绩并不理想,就因为选择到技工院校求学,就先后取得了世界级的荣耀,这让我看到了身边人的榜样,看到了平凡人的力量。只要努力,选对方向,我们照样能在学业上、在工作中取得成就。”
令她难忘的两位青年人才榜样,是河南化工技师学院培养出来的姜雨荷和鲁静怡。2020年9月,中考失利的鲁静怡来到该学院求学,4年苦练技能后,在有“技能奥林匹克”之称的2024年第47届法国里昂世界技能大赛中,她战胜众多世界顶尖选手,夺得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比赛冠军,实现了中国在这个项目上的金牌蝉联。
校园里,悬挂着姜雨荷、鲁静怡等优秀学生的获奖照片,以她们形象设计制作的卡通人物打卡处,不时有人拍照留念。
她们是一道道光,照亮了迷茫者的内心。受榜样感召,师范学校毕业的贺紫琦选择了实验室技术专业,主攻食品、药品等质量检测技能,毕业时她将获得高级工技能等级证书,为自己创造更多新的可能。
一种教育,匠心成长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进入一个充满动荡与变革的时期。在“求强”“求富”洋务运动中,1866年,左宗棠及其继任者沈葆桢在福建马尾造船厂开设船政学堂,1868年,学堂增设“艺圃”,后分为艺徒学堂和匠首学堂。艺徒择优升入匠首,培养高级技工。中国第一所技工学校诞生了。此后,技工教育不断发展,为国家培养培育出了一批又一批技能人才,成为支撑中国迈向世界舞台的重要力量。
如今,随着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和成才标准的多元化,技工教育也在为00后、10后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众多可能。
王浩说:“人的成长就是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我的经历会成为我的财富,让我入校后更懂得取舍,不荒废光阴,努力学好技能。”
贺紫琦说:“虽然我不一定能够成为技能大赛世界冠军,但我相信也能学到很多新技能,更重要的是这里激发了我对未来的信心,我想成为更好的自己。”
“就业是学习的首要目标。相对于大学生就业难,人力资源市场上技师及以上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一直在2以上。也就是说,平均一个技师有两个以上岗位可供选择。”河南化工技师学院副校长朱登朝说,让青年人将个人发展融合国家和时代需要,在岗位上找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不仅需要家长和学生转变观念,更需要技工院校在教育上主动作为,围绕学生招得来、稳得住、教得好、学有成积极开拓。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