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 页 > 缤纷校园> 其他省份>正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南大匡亚明学院的同学们交上的“暑假作业”——

    :2025年09月08日
    紫牛新闻

    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学生暑期参与科研。国内部分赴中科院多所研究所以及国外赴瑞典挪威,围绕交叉学科与碳中和前沿。学生获实践锻炼,深化学科交叉认识。

    新学期开学,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的同学们交上了自己的“暑假作业”:无论是参加“奔赴计划”,分赴中科院多家研究所开展暑期科研训练,还是前往瑞典、挪威围绕碳中和前沿技术展开科学考察,都是满满的“学术味道”。

    奔赴国内顶尖科研院所,学科交叉破解复杂问题

    暑假期间,匡亚明学院17名入选“奔赴计划——交叉融合、前沿训练的大理科实践”研修项目的同学,分赴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五家顶尖科研院所,接受了为期1-2月的暑期科研训练。

    据介绍,奔赴计划的展开,是依托匡亚明学院“大理科”育人平台和五家科研院所的丰富资源,旨在聚焦学科交叉与学术前沿,引领学生深度融入一线科研场景,在真实科研实践中锤炼跨学科研究能力,探索超导电路、神经网络建模、器件仿真与光子集成、细胞图像空间多组学、果蝇嗅觉系统算法、生物化学机理与高能天文数据分析等前沿科学问题。

    “做中学、学中悟”,从科研新手成长为高效执行者,是奔赴计划学子科研实践的典型历程。初入科研,多位同学均遭遇“拦路虎”:复杂的序列比对算法、大规模数据清洗任务、高能天文数据环境配置难题等。2022级许钟翰同学在生化交叉研究中心面对序列比对与数据清洗瓶颈时,借助导师的耐心指导与同伴互助,不仅迅速提升编程与科研问题解决能力,也养成了独立思考与团队协作的科研习惯;2024级邱晗雅同学在紫金山天文台初次处理高能数据时,因工具配置遇阻,但在导师团队的支持下迎难而上,顺利推进研究工作。

    同学们的优异表现得到了指导老师的点赞。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任洁老师表示,匡院学生凭借扎实理科功底、自主学习和互助精神,迅速适应科研环境。“他们不仅在各自课题中攻坚克难,更亲身验证了学科交叉破解复杂问题的强大力量,在实践中磨砺科研意志、明晰方向。”中科院广州健康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孙飞表示,匡院大理科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打下扎实基础,也为交叉创新注入无限可能,未来希望能够为学子们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让他们参与到生命健康领域前沿重大科学问题的探究中。

    前往北欧跨国科考,跟进碳中和领域最新进展

    另一批前往国外的同学暑假生活也同样精彩。8月14日至23日,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能源与资源学院联合组织的2025年度“中北欧碳中和科考与科研训练”成功开展。在能源与资源学院院长朱嘉的推动下,由匡亚明学院党委书记周媛及两院指导教师共同带队,来自匡院、物理学院、大气科学学院及环境学院的20名本科生参加,前往瑞典、挪威围绕碳中和前沿技术展开科学考察。

    在瑞典林雪平大学本部及北雪平校区、挪威卑尔根大学等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师生们开展了丰富的科考活动。在瑞典林雪平大学本部及北雪平校区,团队参访了无机半导体薄膜实验室、国家超算中心和电子与光子材料实验室等。团队还参访了被誉为瑞典最佳商业孵化器的LEAD公司,并与在公司开展创业孵化的大学生进行了交流。在北雪平校区,团队参观了有机电子实验室、生物实验室以及印刷电子创新实验室,并为团队讲授了瑞典在碳中和相关领域最新的科研进展与技术应用。

    在挪威卑尔根大学,匡亚明学院党委书记周媛介绍了匡亚明学院在拔尖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果与经验,并希望两院可以在交叉学科人才培养、项目制课程等领域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卑尔根大学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Øyvind Frette教授介绍了卑尔根大学的历史与发展。来自该校物理、化学、应用数学等领域的七位专家,重点介绍了数字孪生(Digital Twin)技术在碳中和研究及工程应用中的创新实践,并分享了正在开展的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可视化项目,以及挪威氢能与氢基燃料研究学院(HySchool)的相关合作进展。这些内容为南京大学师生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案例和潜在合作方向。

    研学归来,他们收获满满——

    匡亚明学院2024级本科生罗嘉恒感受颇深,“此次科考,让我更加深刻的意识到科研的发展往往随着时代的需求而转变。碳中和不仅是能源与政策的问题,更需要在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方方面面推动绿色创新。科技的价值,不止在于性能突破,更在于能否回应人类共同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行万里路”的实践,无疑是对书本知识的一次有益补充,同学们受益匪浅。匡亚明学院2024级学生郑飞阳注意到城市与自然共生的细节与巧思,如林雪平大教堂的砂岩墙体屹立七百年而不倒,“教堂建造材料的耐久性恰为当代低碳建筑提供了启示——减少翻建本身就是重要的减排策略。空军博物馆的退役战机群昭示着航空业的高碳历史,而今林雪平正成为瑞典电动飞机研发基地,这种产业转型更具现实说服力。”

    “对于我们而言,这不仅是一次参观,更是一种启发,未来的科学创新,应当与绿色发展同行。”匡亚明学院2023级学生李子璐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林雪平大学北雪平校区参观的生物实验室和超净工作间,“我直观理解了科研对环境要求的极致追求,洁净度不仅是技术上的门槛,更折射出对可靠与可持续结果的追求。无论是柔性电子、钙钛矿半导体,还是有机材料与生物材料的结合,它们都在探索如何以更环保、更高效的方式推动科技发展。”

    学生们都交出了收获满满的“暑假作业”,南大本科生院院长、匡亚明学院院长王骏毫不犹豫“打了高分”。“无论是奔赴国内科研院所,还是跨学院国际科考,都是我们的创新实践。”王骏表示,学子们以实际行动证明:扎实的基础与开放的思维,正是打开未来科研大门的关键钥匙。“当前,匡亚明学院2025年‘奔赴计划’仍在持续推进,未来将持续深化与各大科研机构的合作,进一步完善‘学科交叉+科研实践’人才培养体系,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搭建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杨甜子

    校对   朱亚萍

    [编辑:宋聪乔 &发表于江苏]
    [我要纠错]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关键词: 学期 开学 南京 大学 亚明
    有价值
    0
    无价值
    0
    猜您喜欢
    最热文章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

    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完成验证